第77章 大石岭械战(1/2)
第77章 大石岭械战
乌苏里山口西边十几里外, 萨雷阔勒岭山脊西线以下,地势逐渐降低。但塔吉克斯坦是高山国,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 帕米尔高原上常年冰雪覆盖。
高原气温气压低, 地形危险。热气球算是相对“安全”的交通方式了。梁辉这个热气球填充的是氦气,用充气量控制高度;还备用有普通空气加热点火装置,相当于有两套动力装置, 是如今最广泛使用的高端热气球。
再好的热气球的也没法自主控制方向, 只能乘着气流。帕米尔高原在内陆深处, 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已经被连绵雪山阻断。高原气团的形成常无迹可寻,越是靠近极地高峰,风向越乱。梁辉这热气球能顺着西风飘出山口,也是运气好。
梁辉的热气球翻过了雪岭,此时高空温度大约是零下30度。梁辉体质偏热,在北京的冬天只穿T恤夹克, 此刻也裹着厚厚的羽绒服。高空水汽凝成的细小雪花凝在他睫眉间。热气球上的指针仪表盘受到磁极影响在乱晃。
梁辉靠薄暮时分的星座和天边雾纱裹住的月相, 辨认方向。
高天气团回旋, 热气球开始向西南方飘去。
没有中继基站,自然无法通信。梁辉之前和国内一家大旅行社约好,他们找了塔吉克斯坦这里的分社对接,给梁辉安排越野车接应——前提是梁辉飘得出来, 落地找得到人。
这两位中国导游都是退伍兵出身,能在中亚这随时火拼的地段当导游的,没谁吃素。他们有梁辉的北斗定位,但要是这胆大妄为的有钱少爷,不幸下落时挂在高山或雪谷里,给再多的钱他们也捞不出来。
越野车上的两导游只能轮流举着高倍望远镜, 目不转睛盯着乌兹别里山口,一旦看到热气球,就要开车追踪接应。
这两位接应的中国导游先看到了几只圆圆白白的热气球,在云层里差点没分清,“妈的——那些混账真这样越境啊。”
今天是夏季高原难得的大晴天,蔚蓝天际蓝如宝石,极目可以看得很远。
但他们现在不能开车声张,车停在雪峰下隐蔽的路边。这些人既然搭上巨型跨国黑色走私势力,肯定也有人在附近接应。
这两位中国导游必须隐蔽自身,保证安全。他们躲在峰下石岭中。只见几公里外的高地上有几人也拿着望远镜看来看去,或许就是走私势力的人。
三只白色圆气球受风向影响开始往东南飞,气球立时便开始下降——偷渡者不愿往东南飘,他们要去的是哈萨克斯坦,便放气缓缓降落。
这时,乌兹别里山口又飘出一只鲜红气球……看似很远,但在这强烈风.对流中,或许只间隔二三十分钟行程。鲜红色,如飞出祖国母亲心脏的鸟儿。
那些跨境走私势力的接应者,开走几辆悍马,有一人冲着空中那方向威胁般挥挥拳头,脸上胡须肌肉狰狞。
汽车发动,去找那三个飘落地面的偷渡客。直到尾气再也瞧不见,两个中国导游才敢从山脚背后转出来爬上高处,面有忧色地互相对视一眼。
他们便也在后方数公里外,开越野追梁辉的热气球,调试无线电通讯器,最远可以连500米,一遍遍呼叫着。
气球降落到垂直约几百米高度时,忽然又鼓起来开始上升,有沙袋从上面抛下。梁辉改变主意,又不下落了。
那两个中国导游仰着脖子招手示意,无线电里传来断续声音“……风,正好……去那边……落……”
那只热气球开始向西北方飘去——风向又变了。梁辉要借着这股风力,尽量追得靠近些,请他们在
那两个中国导游心中更知:靠得更近,就更凶险……那些高管花了很多钱搭上跨国越境黑色势力。这里可不是中国,那些接应他们偷渡的人,个个带枪,都是亡命徒,为了钱什么都做得出来。而那些暴徒已经看见梁辉这显眼的热气球了。
-
范干津向疆西记者站的负责人买那辆JEEP出关,也给了人家额外回去的交通费。记者站负责人说这是旧车,开不了几年。范干津心想,那或许这一趟就得报废,仍然给足款,说相当于支援融媒体集团的记者站设备了——可以拿这些钱去换新车,更方便他们出去采访。
那记者站负责人很高兴:“财神爷。知道我们赚不了钱。别说申请换新车了,报销个几百块的高铁费,都得找融媒体集团七八个人签字。小范总,我代所有记者谢谢你。不过这个钱你得打进我们对公账户,不能单独给我。你要发.票吗?”
“不要。互相帮忙,无须言谢。银行账号给我便是。”
-
西部开发银行在巴基斯坦网点的工作人员来接范干津,见他一个人开着辆老破JEEP等在血谷入口。范干津摇下车窗打招呼,请他们带路。
老旧越野的空调系统不太好,暖风冷风乱吹,范干津就把空调关了。
接应来了两人,有一人换范干津开车,免得范干津不熟悉路况。喀喇昆仑公路颇险。那接待者的第一印象是,范干津这年轻漂亮的小合伙人被冻得有点懵,问几句,很慢才回一句。
接待者是西部开发农村银行融资处的处长,心想富二代就是任性,这JEEP也不是什么好车,不知是不是和家里闹别扭,哪有堂堂合伙人孤身一人这样来谈判的,阵仗不够看,语气故意变得和蔼,宛如在哄小孩:
“小范董啊,你不抗冻吧,这么厚的羽绒服牙齿还打颤,这真不是什么玩的地方,要不然你还是回去吧?舒舒服服在我们A省总部那里谈……”
范干津又是很慢低声咳了几下,语音很轻:“见笑了……巴基斯坦与我国政治关系密切,所谓的‘巴铁’。经贸交往却配不上这种战略伙伴关系,这里还有很多增量潜能……”他连连咳嗽着。
融资处长心想,看来也不完全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语气便认真了点:“说得一点不错,小范董是有什么打算呢?”见他不住咳嗽,关切问,“身体不适吗?高原反应?要不要先去医院?”
范干津摆手道:“只有点冷,不影响谈事情。”他强打精神,先说了最寻常的理由,“巴基斯坦人口是世界第六,人均却很贫穷。在这里找下游代工,算上政策税收优惠,可以省成本。”
中巴贸易逆差太大,巴基斯坦难有竞争力优势产业,从中国大量进口电器制造乃至日用货品,出口到中国的多是些棉麻制品原料。政府看重高新产业,带动当地就业,对包括互联网科技等十八种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力度很大。
那融资处长踟蹰:“话是这样不错……”
范干津接到:“不过,在这里代工,有个最大的问题。”
那融资处长淡淡笑:“哦?什么问题呢?”
大部分企业都会很介意这个问题,如果范干津看不出来,他就会觉得这小范董不过如此了。
范干津道:“物流。疆西的口岸中,听说这道‘死亡之谷’最凶险。如今一见……名不虚传。那些税收优惠,怕是也抵不过这运输成本。”
现在是能通行的夏季,越野车外晴空碧蓝,远处万山积雪,近处公路两侧草木色泽斑斓。这样的高原美景让喀喇昆仑公路被誉为“最美的高原公路之一”。但是这段公路经常发生地质灾害。货车来回吨量最多六个轮子,免得让本就不好的路况雪上加霜。这里的运输费是平原地区的五倍甚至十倍。
再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海拔这样高的公路上运输,也很危险。秋冬季节封路,不管什么加工产品都只能有半年供应期,是让中企最头疼的事。
那融资处长“嗯”了声,问:“那小范董有何高见?指导我们一下?”
范干津克服着头脑晕眩:“不敢当,正要请教了。所以我得过来亲自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