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轴心时代(2/2)
刚下过雨,湖山堂后门那一片虎刺梅和冬山茶,盈盈水珠娇艳欲滴。方砖石被水汽蒸成青黛色,路旁依次是一栋栋研究小院,门口悬挂着各个大学研究牌子。沿路盘旋而上有一栋学成堂。最上面还有桃杏坛和文公碑。一路风景怡人。
入口处的自动门后面是两个保安岗亭。看到范干津的出入证,便给他打开自动门。这时候门外正好赶来个骑摩托送外卖的小哥,也闷头往里冲。
“停停停,我们这儿不能进的。”那年轻保安小伙子赶紧拦住外卖小哥的摩托车。
外卖小哥无奈又打了遍电话,那边占线,“刚才他说在开会,让我直接送到学成堂里面,后来电话就一直占线。那我放在岗亭?”
“不能放。”年轻小保安露出略有些嫌弃神色。
“我后面单子要迟到了——”那外卖小哥急得有点想哭。他又打了一遍手机,下单者的电话还在占线。
范干津走过去:“电话和东西给我。我帮你带上去吧。”
外卖小哥大喜过望把手机号给他,“谢谢你!”范干津长得好看,又帮他忙,外卖小哥感动得眼眶里都闪着泪花。赶紧发动摩托赶去送下一单。
那年轻保安见范干津年轻却有出入证,以为是哪个老师带的学生,小声嘀咕:“也不看看这儿什么地。”
范干津提着那普通盒饭外卖,眼神微冷:“地方再高大上,本质也是给市民服务的。外卖也是服务行业,哪有什么三六九等区分。要是这地的服务真的到位了,里面的大教授大学者至于点外卖吗?”
办公区域有员工食堂,有商务自助,还有宴会餐,平心而论口味还是不错的。但人的需求多样化,没法完全覆盖。
那保安一呆,听得半懂不懂,但也猜出范干津在训他,立刻就红脖子。但他也不敢耍横反驳,要是范干津真的是个大教授的学生,他也讨不好。
范干津不再和他多费口舌,正这时路上走来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耳上带个蓝牙,胳膊弯揣着一摞文件夹。他听到范干津的话,露出笑意,道:“同学说得好。这外卖是我上……咳,我老师点的,刚才一直在接电话。谢谢你了。”
范干津把东西交给他。那年轻人匆匆提着饭盒往学成堂去,范干津不紧不慢在后面散步。那男人步履比范干津快得多,不多时就走出了二三十米,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站定看范干津,看了大约三四秒。直到范干津和他视线相对,眼神征询“有什么事”?那男人才快步转身继续往上走,拐过一片枫树林不见了。
范干津散步到桃杏坛人雕塑,由一条长廊相连各角落。廊下错落栽种着鸡冠花、齿叶冬青、红叶石楠等常绿植物。
现在刚下完雨,僻静幽凉。最中央的木亭里坐着两人,其中一人便是刚才拿外卖的中年男人。另一人似就是他的“老师”,正在吃东西,稀疏花白发。背影坐姿清癯挺拔,年纪应该很大,却没有老年佝偻背。
范干津大约离他们二十来米,他停在波斯先哲查拉图斯特拉的大理石塑像前,目光在琐罗亚斯德的拜火教简介上扫过。这时候那中年西装男子朝范干津走来,带着和煦笑意。
旁无一人,那人很明显冲着范干津来。在这种地方,摆出交流姿态,在学者身份间很自然。范干津也不会拂人美意。
“这里的五座人物雕塑,同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走廊的五个方位,黑云底座大理石雕塑的,分别是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摩尼、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巴勒斯坦的先知亚伯拉罕 、希腊的苏格拉底。
范干津不是文科,不过他上辈子阅历广,财经做到了高处,什么都要稍微懂一点,这曾作为一个文化热概念炒过一阵。范干津便也知道这其中的联系。
“是‘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20世纪40年代曾经提出,在公元前700—300年前后,人类精神领域实现了一大堆突破,中亚乃至欧洲几乎同时出现了大批思想家: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摩尼、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巴勒斯坦的先知亚伯拉罕、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们贡献了东西方几乎最重要的精神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不断绝。那神奇的时间段,称“轴心时代”。※
“湖山堂前几个月还在专门开‘轴心时代’研讨会。不过请的主要是人文学科领域专家教授。同学你学财经的,也知道这些,挺不错。“
范干津静静看那位中年男子,心中在想,这人是在哪里认识他的?
那中年男人瞧着范干津气定神闲的样子,继续笑道:“HV波士顿决赛。中国金融大学,是你吧?这脸不记住都不行。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范干津。”他问,“先生您是搞金融的?”否则不会去看那个从组委会到评委都并不算友好的国际比赛?
那中年男人并不直接回答。“当时拿奖的三支队伍。老实说,其他两组亮点更突出,但气性重。你策略太保守了。但书……咳,老师反而最夸奖你的表现,我后来想了想,确实是的。”他伸出手,“林洛,认识一下,我搞数据研究,在……在一个所里。”
“幸会。”范干津和中年男人握手,“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范干津问得很直接。既然林洛是在HV竞赛上关注到他,也不知道他的名字,那应该跟家里长辈的人脉没什么关系,范干津想立刻明确对方的来意。
林洛却打太极:“领……咳,老师爱才,刚才你门口给那个外卖员解围,说得就很好。我老师就想图清净吃个饭,结果这地连外卖都不让进。回头我要给这边管理建议一下,不能摆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否则对不起这里立轴心时代的雕像:孔子有教无类,苏格拉底平民出身,悉达多乔达摩放弃富贵,都很重视民众。”
范干津道:“我不搞人文学科,但商品经济也有条准则——脱离大众就是死。”
林洛进一步道:“金融其实也一样。只盯着寡头大鲨鱼的动向,是不行的。”
范干津点头:“现在的去中心化的下沉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林洛沉吟片刻,忽然幽幽道:“范干津,其实,轴心时代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去中心化’,为什么国内人文学界这几年忽然开始推这个概念?你可以稍作联想吗?任何领域的事件都不是孤立发生的。”
范干津想了想:“是为了‘消解’‘西方起源论’?西方总把基督奉为最伟大的精神起源。但‘轴心时代’则强调至少平行有四五个地区文明中心的精神起源力量,都同样重要。”
林洛眼中赞许:“不错。那你再想一想,人文领域有‘轴心时代’。经济领域却一直默认现代资本发迹于西方,我们一直追着人家跑,什么都慢一步,这样是不行的。”
范干津不确定:“但人家开始玩股票开银行的时候,我们还在闭关锁国呢。怎么?经济领域也想搞个‘轴心转移’的动作吗?”
林洛打量范干津,欲言又止,最后笑了笑:“很高兴认识你,还会再见面的。”
范干津以为会得到一张名片,对方只是又和他握了握手,便告辞而去。
几丈开外的老人已经吃完了,站起身,从风亭中往另一侧走去,林洛跟上了他,在他耳边低声说话。
那老人始终没回过头,不过在转过长廊时,范干津看到了他慈祥从容的侧脸,范干津一瞬间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他的联想能力并不差,刚才林洛几次改口老师之前的,“上……”“书……”“领……”,容易推出:上级?书记?领导?
央视新闻和省级新闻他每天都看。范干津可以确定肯定不是央视新闻级别的人物,也不是省级那几个天天会出现在会议前排的面孔。但可能在座位中间或后排,瞥过几眼。名字自然也一下子叫不上来。他回去检索一下经济领域相关人事安排,看能不能找到。
至于那个林洛,从举止到装扮,从头到脚都写着“秘书”。
波士顿竞赛露脸,这种大佬认出自己来了,范干津难得的有些兴奋,他琢磨着这番关于轴心时代的交流,那个林秘书是想找他做什么?
范干津回忆上辈子,看有没有信息优势可以推演。他忽然一愣。
上辈子,没有AO生态影响,在波士顿比赛的,是梁辉。
梁辉那脾气,说不定制造过一波大新闻,更会引起这些人物关注。
汇勉斋既然受万川融感召,喜欢在C省开会活动。上辈子梁辉也应该来过湖山堂。
那时候尚是大学生的梁辉,是否也遇见过这位在轴心时代的塑像前沉思的老人?擅长地缘资本分析,政治经济学拿手的梁辉,会不会也得到林秘书的赞赏?
后来呢?
范干津略有些雀跃的心思渐渐冷下去;他想着宇派集团在那些年野蛮扩张的势头,想着梁辉作为唯一的高级合伙委员在海外总部驻守,想着烧钱却没产出的先锋资本,想着几百亿的漏洞,想着轰然陨落的商业帝国……他抿紧嘴唇,眼中充斥着警惕与怀疑。
——也可能他联想太远、过度反应了。
但他和梁辉完全不一样。宁可先把所有情况都预设到最坏。
范干津没有迟疑地立刻回家,开始在48寸大屏幕的电脑前,认真检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