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不要去别人那里(2/2)
这种担忧,混淆了一点他对范干津的欣赏好感,好胜心、占有欲加之不甘作祟,举动就有些四六不着,说话也颠三倒四的。
应该不至于到范干津假想的那种尴尬……梁辉是个Alpha,情绪很丰沛的,好胜心也强,或许还会色令智昏?都是些一时上头的玩意。泼点冷水就正常了。
范干津克制有礼道:“冷静。如果心情调节不了,请您吃点药?旅游散散心?”
称呼又变回了刺耳的“您”。
梁辉嘴唇在寒风中张开,有些颤抖,却没有过多解释。他嗓子低哑:“明年三月前。不要答应别人的合作。岳叔叔那边我再去做一下工作,我真心想借助你的力量。”
范干津不置可否,静静看着他的眼睛,他觉得梁辉那充满忧郁的眼神,罕见像是某种哀求。
梁辉居然如此看重?范干津想,罢了,看在刚刚做回朋友的份上,这次就给个机会。
“如果有其他人找我合作,我会跟你说。既然是朋友,该信息互通的。”
范干津承诺中立,换来梁辉一个如释重负的笑容。q
--
范干津之前约过一家证券公司的基金经理,辅助建仓。寒假弄完五百万。明年3月北京开会前后,限制都多。而且回C省过年,他闲不了,根据上辈子的信息,这个寒假,段向陵那边有一大堆戏等着他。没在暑假刚成年时唱戏,是因为财产核算交接,都是以自然年为期限的。
寒假转眼就到来。在考完最后一门课的第二天,范干津回C省上飞机前,接到了姨父的电话。
“小干,你是回湖城,还是宁枝?”
湖城除了云山那大套别墅,还有两套小一点的房子,都没出租,范干津自己住。宁枝市区内的几十套基本上都租出去,不过有三套是范干津小时候和爸妈住,后来和爷爷住,还空置着。此外还有若干间商铺。
范干津道:“过年前我先住湖城。大年初二的时候去姨父您那里,之后就待宁枝。”
大年初一,早上扫墓也会遇到段向陵,不过正式走亲戚还是初二开始。
段向陵在电话那边道:“那么除夕夜……还是你和她?你把她接到城里来行不?离得近也方便关照。”
范干津推脱:“再说吧。”
段向陵试探:“那我叫秘书明天开车去湖城,把那些文件捎给你,签字?”
范干津道:“我初二时去您那里,当面聊吧。”
十四年前。范干津的母亲和小姨意外身亡。那时候外祖父是鑫工的唯一股东,遗产顺序继承,范干津母亲和小姨平分。但她们同时遇难,母亲的那一半由范干津继承,小姨那一半由姨父段向陵继承。
但那时候他太小,范干津的爷爷就和姨父立了个君子协议。范干津的这一半,鑫工百分之五十股权。为了让集团高效运转,由姨父代持,对外就显示为段向陵是百分百股东。
君子协议里,在范干津成年之前,不必给他分红。利润投入扩大再生产。这也是鑫工这些年扩张得这么快的原因之一。反正没有上市,在外人看来又只有一个股东。人心非常凝聚。
在爷爷养育范干津长大那些年间,也偶尔和段向陵参详过股权问题。段向陵想拿一些股权来激励员工,试图说动从他和范干津的原始股里各拿一点。
但爷爷表示,谁的建议,就从谁的份额里拿股。段向陵当然不愿意,如果从他自己的比例里分出股权激励,等范干津成年,交回代持时,股份就比他多了。这项改制意见遂搁浅。
根据上辈子的经历,范干津知道姨父一直都没放弃股权激励高管的心思,那些老臣们跟他打江山,总不能他一人吃肉让人家喝汤。这个寒假,姨父要说服他,一起放出部分股权。
范干津并不否认姨父对鑫工的贡献,这些年本该分红自己的利润,其实都由姨父另外支配,也算是对他辛劳报酬。
只是,姨父要给他的狼群们分肉,拿自己的份额去做人情,稍微过分了点。
尤其是,范干津在某些方面,并不完全认可姨父的管理手段。比起股权,他觉得划出期权池,设立业绩兑换机制更有用。如果拿永久股权来分,那些高管就变躺尸咸鱼了,谁愿继续干活。
范干津不会像上辈子,他当时先心软答应分股权激励,又暴露出并未曾完全原谅段向陵过失的真实想法。本来姨父还准备“好好栽培”,这下当然就顺水推舟把自己推离鑫工。闹僵后,范干津赌气把股权都卖了,(当然姨父多方辗转收回,更是欣喜若狂),决定和姨父再无瓜葛。
幼稚了,意气了,自绝后路了。
这辈子,范干津当然不会犯低级错误。高管和人才可以激励,但谁要分他手上的股,谁就得成为自己的狼。他是鑫工合理合法的最高决策人之一。他和段向陵谁说了算,势均力敌时当然要争一争。姨父经营根系深厚,他还未够羽翼丰满,那就好好守势。
-
范干津走出湖城机场,一辆漆黑的劳斯莱斯开过来迎接。司机年纪约四十岁,眼上有一道刀疤。退役后他先跟着范干津父亲,后来又为范干津爷爷服务,一直算是半个保镖+半个司机。“小少爷。”王叔的称呼让范干津仿佛回到小时候。“张姨做了一大桌菜,都是你喜欢吃的。”
范干津点头,在后排靠好,座椅上都提前搭着加厚绒毯。
王叔问:“之前您说寒假要挑个车?已经定了方向吗?还是我先把资料给您列好?”
十多年前,范干津父母还在的时候,购置不少名车,在车库里落了十多年的灰,折旧也已经不适合用了。范干津的爷爷清简,只用一辆劳斯莱斯的商务和一辆保时捷的私人。现在来接范干津的这辆劳斯莱斯就是爷爷的。范干津想买一辆自己的新车,代表新生活的开始。
“白色的。”范干津想了想,“在宾利里选,400万以内,别太贵。细节你来把握。春节前办好手续。”
王叔四平八稳地开着,目不斜视,非常迅速补充:“少爷自己开的话,车身最好不要加太长的,安全性能也要选最高的。不过座位要能调最宽。”
范干津微微一笑,知道司机担心他才拿半年驾照,车身太大不好驾驭。但范干津腿太长,一般驾驶位不舒服。
“我要的其他资料带了?”
“后座袋。半年来固定资产的租赁情况,信托运营情况,受‘万川计划’普惠的企业披露的后续经营情况。鑫工半年的营收公开数据。”
范干津抱了一摞文件,在车后座一项项检视。他先看固定资产的租赁情况。
固定资产每个月带给他六十万左右的进项,这部分是范干津的女管家张姨负责催收租金、解决折旧问题。这半年来有五个铺子流转,八名租户更换,老化损耗费五万。
按照通货膨胀,每年应该要涨一点租金。不过这半年范干津没管,全都没涨租金。租客们的黏性就特别大。
普通租户情况表上,张姨偶尔批注——“父母租房要陪读他们的研究生儿子,吵架把书架砸了”“小年轻教师夫妇在等青年人才楼竣工。”“闺女还有两年读完幼儿园就搬家。”
商户租赁表上,有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汇报,“一条街商户联合告市政府,起诉成功,罢市半年※”“满屋子泼黑狗血辟邪,然后要求换瓷砖”“雨棚砸到宠物狗被索赔”,无奇不有。
以及有四处地产情况特别简洁:地铁线路拆迁待定、城建管道拆迁待定、高新科技园拆迁待定、新行政中心拆迁待定。
房子那么多,城市发展翻修得又快。每年都要遇到几处拆迁,然后收获一波拆迁补偿款,范干津其实并不把固定资产的赚钱安排在计划内,因为他觉得房产溢价太玄学,无法复制也没有参考意义。但拆迁款隔三差五要来,他也没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