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庙号思宗,北方表象(五)(2/2)
可惜贵宾通道名额从不看身份地位,全凭运气,每半年一次公开摇奖,还得累计消费到一定数额才有参与资格。
偏新义镇、香泉镇的家眷又多,手里还攥着各种福利优惠券,哪怕排队一整天也乐意往游乐城跑,朱常浩全家齐上阵消费,数额也只跟她们不相上下,根本没机会脱颖而出,能拿到专属贵宾室资格,对他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恩赐。
这规矩本是朱有建一时兴起想出来的,不是为了多赚钱,纯粹是给臣民的福利——
消费越多折扣力度越大,叠加各种满减、返现,实惠到最后几乎等同于白送。
贵宾室通道也算不上特殊优惠,只是单独设了个购票直通间,主要是照顾皇宫里的太字辈老妃、孕期妃嫔,比如李太妃、张皇后、范贵妃,还有新义镇、香泉镇的准妈妈们,避免她们长时间排队受累。
就连周皇后这般尊贵身份,没怀身孕时也没半点特权,照样得跟着排队购票;
谁要是敢喊体力不支、想走后门,那明摆着是军事培训没达标,回头还得被揪去挂甲屯接着练,半点情面不留。
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追封崇祯、发布北伐檄文的所作所为,大明朝堂这会儿还蒙在鼓里,消息闭塞得很,朱有建当天却已经通过电报收到了详细内情。
他捏着电报纸,看着上面的内容,忍不住有些啼笑皆非:
原主崇祯皇帝居然被追封了“思宗”庙号,弘光帝还给他安了个“烈帝”的封号。
按原时间线,崇祯自缢煤山、自挂东南枝的决绝行径,确实够“烈”,换作一般人还真没这破釜沉舟的魄力,这封号倒也不算离谱。
他抬眼扫过朝堂上规规矩矩站着的文武大臣,心里暗戳戳地琢磨:
要是让这帮天天喊着“效忠大明”的家伙知道,自己在南明的北伐檄文里被骂作“蛊惑民心、背叛大明的伪逆叛臣”,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是震惊错愕,还是气急败坏要请战?
想想那鸡飞狗跳的场面,还真是让人期待啊!
补给船劈开粼粼波光,船舷犁开的浪花如碎银般簌簌滚落,将图特亚快应队的战士们稳稳送回渝关码头。
甲板上,甲胄上的霜气还未散尽,将士们腰背挺直如松,靴底沾染的征尘与码头的水汽交融,凝出点点湿痕。
与此同时,庙屯的快应队也已整队归营,铁甲铿锵踏过青石板路,每一步都踩出沉闷的共鸣,三万三千余名铁血儿郎列阵如林,军容整肃得如同一块凝实的玄铁,连呼吸都带着同频的沉稳,目光灼灼望向营中帅旗。
新一期电报培训班的院门刚卸下门闩,“吱呀”一声便涌进了满脸热切的学员,有的揣着磨得发亮的墨笔,有的怀里抱着叠得整齐的笔记本,肩头的风尘还未掸净,就已急不可耐地抢占靠窗的座位。
笔尖划过泛黄电报纸的沙沙声,很快如蚕食桑叶般填满了整间教室,偶尔夹杂着低声的请教与笔尖停顿的轻响;
另一边,军事培训的号角在演武场骤然吹响,雄浑的声浪直冲云霄,旌旗猎猎之下,队列操练的呐喊震得空气都在震颤,将士们挥拳踢腿间,铁甲相撞的脆响与脚步声汇成激昂的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