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结界谈判!单向驿站先开道(2/2)
“咱们的信念是啥啊?”王婶擤着鼻子问,老周递过张糙纸,自己摸出烟袋。
他想起年轻时想当画师,就因为“外界艺术是洪水”的说法,把一匣子画笔全烧了,现在烟袋锅子上的花纹,还是当年偷偷刻的。
“说不定啊,咱们的信念,就是怕了‘信念’这俩字。”他把烟袋在桌角磕了磕,火星子落在地上,灭得快,像他没成的画师梦。
七天后,阿柚抱着摞手稿冲进报社,稿纸上还沾着面包渣——昨天写得太晚,今早啃了半块硬面包就跑来了。
《我们的物流故事》里,老周的原型是她爷爷,那个在驿站旁守了三十年的邮差,临死前还说“信得送到每颗星星下”。
一万册报纸印出来,三天就抢光了,她蹲在报亭前,看见穿校服的小子指着“小夏护家书”那段,跟同伴喊:“这跟我姐当年送录取通知书一模一样!”
孤星晨报开了八个版,有张她拍的照片:驿站投影屏前,阿婆搂着孙娃念故事,光落在一老一小的头发上,阿婆的白头发亮,孙娃的黑头发软。
可长老会的密室里,烛火都透着冷。李长老捏着万域的食品清单,指腹蹭过“巧克力”三个字,想起当年艺术文明使者送的糖,甜得能把舌头化了。
“这玩意儿,会不会跟咱们祭祀的桂花糕犯冲?”他问文化顾问,老顾问的眼镜滑到鼻尖,翻着祖传的《祭祀录》,纸都脆得怕碰。
寂长老的拐杖又砸了地,这次震倒了审查记录册——人工审的稿子上,红圈画得密密麻麻,AI把“七弦琴”标成“异域器械”,老编辑用红笔改过来,还写了句“这是琴,不是刀枪”。
“十七个包裹,八十五成是吃的,十五成是陶俑织锦,”他盯着清单,眼都红了,“可谁能保证?陶俑肚子里没藏着微型传感器?”
驿站的灯亮到后半夜,阿松在膜边搭了个铺,小秋抱着双生终端,屏幕上“实体通道准备75%”的数字,跟着他的呼吸跳。
阿柚的新稿子摊在铺边,主角叫阿晓,等着万域表哥寄的包裹,里面有半块桂花糕——她外婆生前最爱的,去年外婆走了,表哥在万域,再也没回来过。
现在离包裹到,还有七十二小时。
老周的报亭前,有人搬了小马扎等;王婶磨好了豆腐,说要给第一个收包裹的人送一碗热的;阿松把老伴儿的玉佩系在驿站门环上,风一吹,玉佩撞着铜环,叮当地响,像在数着数:一,二,三……
没人知道,那十七个包裹里,有没有寂长老怕的“陷阱”;林议员的三级审查,能不能拦住陶俑裂缝里藏的半张公式纸;等阿晓撕开牛皮纸,飘出来的是桂花糕的香,还是陌生的、让人心里发慌的味道?
下一章,第一个包裹的封条已经贴好,阿晓的手按在取件屏上,双生终端的倒计时,在她眼里跳得比心跳还快——那屏上的光,亮得像她外婆生前点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