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 > 第519章 战争灾难

第519章 战争灾难(2/2)

目录

背景:大米供应不足,政府号召全民采集椰枣代替粮食。

操作:

学校组织学生摘椰枣,政府设立“椰枣食堂”。

将椰枣搅碎混合少量面粉和大量木屑制成“椰枣面包”,口感挺甜,但是非常难咽且难以消化,导致腹泻频发。

结果:营养不良加剧,民间嘲讽:“吃椰枣不如吃啃皮”。

2. “全民吃虫”运动

背景:蛋白质短缺,政府推广昆虫作为替代食品。

操作:

学校教材教学生捕捉并烹饪蟋蟀、蝗虫、蚕蛹。

报纸刊登菜谱,如“蝗虫天妇罗”“蟋蟀味噌汤”。

结果:城市居民难以接受,农村因过度捕虫导致农田害虫泛滥。

3. “人造肉”实验

背景:肉类供应断绝,科学家尝试用工业原料合成蛋白质。

操作:

从锯末(木材废料)中提取纤维素,加工成“人造肉”(类似压缩板材)。

用发酵大豆渣混合黏土制成“代用肉”,被民众称为“地震肉”(硬如岩石)。

结果:食用后普遍出现腹痛,甚至肠梗阻。

4. “动物大屠杀”

背景:1943年7月政府下令宰杀一切动物“为国捐躯”。

操作:

大象、狮子、老虎等被处决,肉分给权贵和医院(普通民众只能分到骨头汤)。

结果:引发民众心理崩溃,视作“国家癫狂的象征”。

5. “海水炼盐”的疯狂尝试

背景:盐田被炎夏帝国皇家空军轰炸,食盐紧缺。

操作:

用铁锅煮沸海水取盐,但燃料不足,改为“晾晒法”。

民众被迫在屋顶铺海水,效率低下且杂质超标。

结果:碘缺乏症(甲状腺肿)爆发,尤其孕妇和儿童受害。

6. “竹枪冲锋”背后的饥饿逻辑

背景:1944年一亿玉碎计划中,军方要求平民用竹枪对抗炎夏帝国军队坦克。

深层原因:

政府谎称“竹枪可刺穿坦克”,实则为掩盖粮食已耗尽——饿殍遍野的民众连制造正规武器的体力都没有。

学生被训练“抱着炸弹自杀冲锋”,部分人因长期饥饿甚至无法举起竹枪。

所以说这场战争就是一场每个民族都勒紧了裤腰带,看谁能撑到最后的战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