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海上长城(2/2)
随着热兰遮城的陷落,整个台湾正式落入金山镇之手。沈凡师长和大员省(台湾)省长杜三策站在热兰遮城第三层炮台的平台上,望着远处波涛汹涌的海面,杜三策满脸笑容的给沈凡点上香烟:\"这海上长城啊......也就只能防防土着,碰上咱这‘钢铁洪流’,那就是个笑话!\"
随着大员(台湾)南部的沦陷,我们再看看荷兰人巴达维亚的情况,为什么巴达维亚没有派出一艘战船和一队援兵?
时间要倒回崇祯四年(1631年)三月,经柔佛国丞相马哈拉贾这个老登的游说,马打蓝使团揣着1万枚沉甸甸的金币和二十万银币,从金山手上订购了一批军火。这趟买卖可不含糊——2000支火绳枪咔咔作响,10门5斤炮黑黝黝的炮管透着寒光。拉登·朗桑苏丹捧着这些宝贝,跟得了屠龙刀似的,转头就召集谋士开军事研讨会:\"前两次栽跟头,不就是枪不够狠、炮不够响吗?\"
要说这爪哇的农时,可比打仗还讲究。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一到,那雨水跟不要钱似的,冲得土路比烂泥塘还滑。马打蓝士兵要是雨季出征,怕是还没走到巴达维亚,就得先跟蚂蟥打一架。更绝的是,每年五月必须收割庄稼——这可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总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打仗吧?所以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五月收粮,带着新粮上战场,赶在十月播种前回来,不然来年全家喝西北风。
拉登·苏丹学聪明了,去年五月到十月,愣是没着急动手。先是派人在巴达维亚南面偷偷摸摸建据点,跟下围棋似的占要点;又下令沿海各城邦\"献爱心\"——粮食统统交出来!重兵防守的内陆据点更绝,囤的粮草堆得比山还高,就等着跟荷兰人打持久战。
崇祯五年五月,拉登·朗桑苏丹一拍大腿:\"这回该算总账了!\"直接在直辖领地搞\"十丁抽一\",动员令下去,算上扛锄头的辅助部队,一下子凑了十万大军。先锋一万人更绝,跟游击队似的,在巴达维亚周边打起了\"麻雀战\"——今天烧个粮仓,明天劫个商队,把荷兰人折腾得够呛。
巴达维亚这边可惨了。城里就三千守军,其中还有半数是当地土人和日本雇佣兵。荷兰人刚跟先锋部队干了一仗,损失百来号人,立马怂了——再不敢派兵上陆地晃悠,只能开着军舰在沿海转悠,看见马打蓝的城镇村庄,就跟扔垃圾似的放几炮。
崇祯五年六月十五日,当拉登·朗桑苏丹带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现在巴达维亚城南时,博特总督差点吓尿裤子。城里能打仗的正规军就三千,剩下的全是商人、神父、平民——华人早就跑得没影了。总督一咬牙,把能抡得动棍子的都组织起来当民兵,凑了三千人,加上原有的三千守军,好歹有了六千人的\"杂牌军\"。
要说这巴达维亚城,城墙倒是挺高,可守军的心跳比城墙还高。十万马打蓝大军黑压压地围着,先锋部队还在城外放火挑衅。荷兰人缩在城里,听着外面\"咚咚咚\"的战鼓声,跟听丧钟似的——他们心里清楚,这回要是守不住,别说香料贸易,怕是连回家的船票都得提前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