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星火燎原(2/2)
王铁柱接到命令后,立即在伏牛山脚下的营地展开行动。他命人搭建粥棚、开设医馆,以"参军者每日有粮、伤者有医"为号召,迅速吸引了大批灾民。短短半月,三万人的队伍快速招满。
"王大人高明!"南阳知府望着训练场上整齐列队的预备役新兵,对前来视察的王铁柱赞叹道,"这些流民若得妥善安置,不仅能保境安民,更能成为我大明的劲旅!"
王铁柱哈哈大笑:"借大人吉言!待来年开春,咱这新军就能跟着大军杀回陕西,夺回那片丢失的县城!"他望向山西的方向,那里的起义军残部仍在山中游击中。
崇祯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的襄阳府衙内,李勇指尖摩挲着一份泛黄的密报,案头摆着五名卧底从义军内部带回的情报(崇祯四年,李勇派了卧底到四支义军,高义、高军、李胜、李利、张全、张部、罗归、罗金八人,其中高义、高军和罗金三人在与官军作战中,已经战死)。经过近月余的缜密梳理,陕西、山西两省的农民起义态势与官军剿匪动态,已如一幅烽火连天的画卷徐徐展开。
崇祯元年,陕西的农民起义如星火燎原,但起义军很快意识到:仅在一地起事,犹如孤木难支。他们的目光越过黄河,投向了邻省山西——这个决定,竟意外得到了明末官员的"神助攻"。当灾民流离失所时,山西地方官府竟下令"不卖粮、不赈灾",硬生生将灾民逼成了起义军的生力军。"每读至此,便知大明气数已尽。"李勇放下密报,冷笑一声。
自崇祯三年起,起义军如潮水般涌入山西。王嘉胤部先克蒲县、控河曲,一举拿下黄河渡口;崇祯四年五月,其部进抵沁水、阳城一带,却因叛徒张立位(曹文诏军士,王嘉胤小舅子)诈降,导致一代枭雄命丧黄泉。起义军虽一时大乱,却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余部汇聚成流,号称二十万之众,"八大王闯将满天星"等名号响彻晋陕。
"洪承畴,才是真正的狠角色。"李勇目光落在密报中关于三边总督的记载上。这位以严酷着称的将领,自崇祯三年起便对农民军展开围剿,陕西总兵王承恩、甘肃总兵杨嘉谟等部勤王兵先后调回助战。但农民军如流云般飘忽不定,崇祯四年七月,点灯子赵胜在晋西石楼县遭官军夜袭身亡,可其余部反而如星火燎原,遍地开花。
山西官员面对起义军的汹涌攻势,可谓欲哭无泪。本以为起义局限于陕西,自己只需隔岸观火,谁知灾民过境,起义之火竟烧至家门口。更棘手的是,山西境内竟有三个藩王盘踞,阶级对立尖锐,农民军所到之处,百姓争相投靠。"朝廷的告状折子堆满案头,却无半点实质。"李勇摇头轻叹。
朝廷为应对危机,任命宣大总督张宗衡驻平阳,统率白安、虎大威等八千精兵,负责晋南、晋东南四十一州县;山西巡抚许鼎臣驻汾州,统领张应昌、苟伏威等七千兵马,镇压晋中义军。看似兵力雄厚,却因防区辽阔顾此失彼。"八千对四十一州县,七千对晋中,无异于杯水车薪。"李勇指着密报上的兵力部署图,指尖划过一道道红色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