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华夏正统(2/2)
玉虚子闻言,顿时来了精神。他引着众人穿过三清殿,殿内青铜鼎里插着三炷檀香,青烟袅袅缠绕着元始天尊的神像。老道侃侃而谈:\"如今道教分全真、太一两派,修道仪制已然完备。\"他掰着手指细数,\"初入道者分录生、南生弟子,已婚者称清真、清信弟子;受戒后有智慧十戒弟子、太上初真弟子......\"说到兴处,竟从袖中抽出一卷黄绫,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真人真仙\"直至\"上清大洞三景弟子\"的品级服饰。
李勇边听边点头,目光却越过玉虚子的肩头,落在殿外郁郁葱葱的古柏上。他忽然想起南洋诸岛上的天主教堂——那些金发碧眼的传教士,总爱对着大明的子民念叨\"灵魂归属\";更烦心那些苏丹国的番僧,动辄以真主之名蛊惑人心。\"民众信了这些洋教,心便不在大明了啊......\"他捻着腰间玉佩,暗忖道。
\"大人对道教仪制感兴趣?\"玉虚子见李勇沉吟,以为遇到了知音,\"我观藏经阁有全真教王重阳祖师的《立教十五论》,太一教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还有......\"
\"道教乃我华夏正统,若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李勇指尖轻叩腰间佩刀,打断玉虚子,\"比方说,将《道德经》里的‘无为’化作‘为民’,把‘长生久视’换成‘国泰民安’;再比方说,给道士们立些新规矩——学格物致知,研农商水利,懂医治病救人......\"他目光炯炯地看向玉虚子,\"如此改良,何愁不能成为凝聚民心的大道?\"
玉虚子张大了嘴,半晌才憋出一句:\"这......这恐非我辈所能......\"
\"有何不能?\"李勇大步走向殿外,阳光穿透古柏在他铠甲上投下斑驳光影,\"本官以后就设个‘道学院’,请您,还有各派高人共商大计——\"他转身笑道,\"就叫‘中华道统振兴计划’!\"
\"青城山那边如何?\"李勇忽然问道,目光灼灼地望向西南,\"听闻那是道教发源地之一。\"
\"哎哟!\"玉虚子一拍拂尘,\"钟太极真人就在青城山主持天师洞!贫道与他相交莫逆,可陪大人同去!\"
\"哦,那就有劳了。\"李勇抬手止住话头。
崇祯五年六月十一日的晨曦穿透薄雾,李勇站在成都府衙的箭楼上远眺远山——那抹黛色山影如巨幅水墨铺展在天地间,山巅云雾缭绕处隐约可见道观飞檐。\"给大伙儿放个假!今天全体旅游——青城山!\"他转身对侍卫笑道,\"备车,去青城山会会那位钟太极真人!\"
卯时三刻,一行五辆四轮马车踏着露水浸润的青石板路出发。李勇与吴承志共乘一车,身后跟着陈子龙、方以智、赵礼、宋应星、沈星奕和王力新,还有玉虚子。到了山脚,玉虚子道长手持拂尘在前引路,鹤氅在晨风中翻飞如云。\"李大人,前方就是‘青城天下幽’的入口了!\"他回头笑道,拂尘一扫,倒真有几分仙风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