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原始维度的回响与共生的初心回归(1/2)
原始维度的边界,笼罩着一层“古旧能量场”。这种能量与全维宇宙的现代共生能截然不同,它缓慢、厚重,带着宇宙诞生初期的“质朴感”——没有复杂的转化法则,没有精密的连接协议,只有最原始的“存在与互动”:星体按最基础的引力规律运转,生命以最直接的方式汲取能量,维度法则简单到近乎粗粝,却稳定运转了亿万年。
“这里像一本翻开的宇宙初志,记录着共生最本真的模样。”星络让回响号悬停在能量场边缘,飞船的现代仪器与古旧能量产生轻微排斥,却在排斥中透出一种奇妙的和谐,“没有精心设计的法则,没有刻意追求的连接,只是自然而然地共存,就像草木生长在大地,水流淌在山谷,这种‘无为而治’的共生,或许藏着我们遗失的初心。”
原始维度的生命被称为“原初者”。他们没有复杂的意识形态,却能通过“本源共鸣”感知彼此的存在——一株“扎根树”的根系深入地底,会主动避开另一株同类的根须;一群“流光鱼”在星河中游动,永远保持着不碰撞的默契;甚至星体的运转,也会为路过的彗星留出安全通道。这种无需语言的默契,比全维宇宙的任何协议都更精准。
“他们不是不懂冲突,是懂得‘共存比冲突更省力’。”流萤观察原初者的互动,发现他们的能量场会自然形成“缓冲带”,既保持距离,又不隔绝联系,“就像冬夜里相互取暖的动物,既靠近抵御寒冷,又保持距离避免伤害,这种本能的平衡,正是我们在复杂的共生法则中逐渐遗忘的智慧。”
追问议会在原始维度设立了“初心观测站”。观测者们不干预原初者的生活,只记录他们最自然的共生行为:看扎根树如何分享水分,观流光鱼如何协作捕食,察星体如何在引力中保持平衡。这些记录被注入疑问果实后,让全维宇宙的生命开始反思:“当共生被越来越多的规则包裹,我们是否反而离它的本质越来越远?”
一位来自僵化维度的观测者,在日志中写道:“原初者的共生没有‘应该’与‘必须’,只有‘适合’与‘自然’。他们不会因为‘共生法则要求分享’而分享,只会在需要时自然给予,这种发自本能的连接,比任何强制的协议都更持久。”
原始维度的“古旧能量”也为全维宇宙带来了新的启示。科学家们发现,这种能量中含有“返璞因子”——能剥离复杂能量场中的冗余部分,让其回归最核心的形态。当返璞因子被引入僵化维度的“动态平衡系统”后,过度复杂的调节机制被简化,反而运转得更加高效;当它融入共生之树的根系,疑问果实上纠缠的纹路变得清晰,让追问的核心更加突出。
“简化不是倒退,是回归本质的升级。”凌用返璞因子优化了全维之门的能量结构,去除了多余的安全协议,只保留最核心的“尊重屏障”,却让门的运行更加稳定,“就像原初者的缓冲带,看似简单,却精准地平衡了距离与连接,这才是共生的最高效率——用最少的规则,实现最和谐的共存。”
在原始维度的启发下,全维议会发起了“共生简化运动”:删减过于繁琐的跨维度协议,保留核心的尊重与平衡原则;合并功能重叠的共生机构,让决策更加高效;鼓励各文明在连接中“回归本能”——用直觉感受彼此的需求,而非依赖仪器的分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