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天下一统(2/2)
贾诩说道:“郡守大人,江东和益州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我们若要进攻江东,需先加强水军建设,打造更多精良的战船,训练水师士兵,提高水上作战能力。进攻益州,则需先夺取汉中,打通进入益州的通道,再派大军南下,一举攻克成都。同时,我们还需派遣细作前往江东和益州,收集情报,挑拨他们与孙权、刘备的关系,为日后的进攻创造条件。”
郭嘉和戏志才则提出了具体的作战计划:“我们可以分兵两路,一路由张辽率领五万大军,从荆州出发,进攻益州的汉中;另一路由夏侯兰率领四万大军,从扬州出发,进攻江东的建业。同时,臧霸率领三万水军,从青州出发,进攻江东的柴桑,牵制孙权的兵力。待攻克汉中后,张辽率领大军南下,与夏侯兰的军队夹击成都,一举平定益州。臧霸的水军则与夏侯兰的军队合力,攻克建业,平定江东。”
杨帆采纳了众谋士的建议,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最后准备。在中原地区,沮授和徐庶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减免赋税,发放粮食,修复水利工程,中原地区的生产很快得到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乡学和科举制度在中原地区广泛推广,大量优秀人才被选拔出来,为治理天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军事方面,贾诩加强了水军建设,在青州、扬州等地建造了大量的战船,其中最大的战船可容纳两百余名士兵,配备了强弓、弩箭和投石机,战斗力极强。同时,贾诩还对军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提高了士兵的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
郭嘉和戏志才则派遣大量细作前往江东和益州,收集情报,挑拨关系。在江东,细作散布孙权苛待百姓、重用奸臣的谣言,引起了江东百姓的不满;在益州,细作则挑拨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将领的关系,制造内部矛盾。
经过一年的准备,玄菟郡的实力已远超江东和益州。杨帆召集众将领,下达了统一天下的最终命令:“张辽听令!命你率领五万大军,从荆州出发,进攻汉中,打通进入益州的通道!”“夏侯兰听令!命你率领四万大军,从扬州出发,进攻建业,直捣孙权的老巢!”“臧霸听令!命你率领三万水军,从青州出发,进攻柴桑,牵制孙权的兵力!”“其余将领,各率所部,坚守各地,确保后方安全!”
众将领齐声领命,纷纷率领军队出发。张辽率领五万大军,从荆州出发,向汉中进军。汉中守将是刘备的义子刘封,刘封虽勇猛善战,但面对张辽的大军,却难以抵挡。张辽率军日夜猛攻,汉中城最终被攻克,刘封率领残部逃往成都。
夏侯兰率领四万大军,从扬州出发,向建业进军。孙权得知夏侯兰的军队来袭,连忙派遣周瑜率领三万大军抵御。周瑜虽足智多谋,但夏侯兰的军队战斗力强大,又有玄菟郡的水军配合,周瑜的军队很快便被击溃,周瑜战死,夏侯兰率领军队兵临建业城下。
臧霸率领三万水军,从青州出发,向柴桑进军。柴桑守将是孙权的弟弟孙翊,孙翊年轻气盛,率军出城迎战。臧霸利用水军的优势,将孙翊的军队包围,孙翊战死,柴桑城被攻克。
刘备得知汉中失守,孙权陷入危机,心中大惊,连忙派遣关羽率领四万大军,从荆州出发,进攻汉中,试图夺回汉中。关羽率军抵达汉中城外,与张辽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关羽虽勇猛善战,但张辽的军队训练有素,又占据有利地形,关羽的军队多次进攻,都被击退,损失惨重。
此时,夏侯兰率领军队攻克了建业,孙权率领残部逃往交州。夏侯兰率军追击,在交州的苍梧郡追上了孙权的军队。孙权深知自己已无退路,只得率领残部投降。
解决孙权后,夏侯兰率领军队北上,与张辽的军队汇合,共同进攻益州。刘备得知孙权投降,心中惶恐不安,连忙与诸葛亮商议对策。诸葛亮说道:“主公,如今玄菟郡军势不可挡,我们已无力抵抗。不如派遣使者前往邺城,向杨帆投降,或许还能保全性命和家族。” 刘备沉思良久,最终点头同意,派遣使者前往邺城,向杨帆投降。
杨帆得知刘备和孙权都已投降,心中大喜,下令军队停止进攻,安抚百姓。随后,杨帆率领众谋士和将领,前往洛阳,举行了统一天下的登基大典,定国号为 “大燕”,改元 “永熙”,定都洛阳。
登基之后,杨帆对众谋士和将领进行了封赏:贾诩被封为太尉,郭嘉被封为司徒,戏志才被封为司空,沮授被封为大司农,徐庶被封为太常,张辽被封为大将军,夏侯兰被封为骠骑将军,臧霸被封为车骑将军,其余将领和谋士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
在治理天下方面,杨帆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文化上,推广儒学,重视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加强了军队的建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杨帆的治理下,天下逐渐恢复了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文化昌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杨帆也被百姓尊称为 “圣明皇帝”,名留青史,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
多年后,杨帆站在洛阳的城楼上,俯瞰着繁华的都城和广阔的天下,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当年在玄菟郡的岁月,想起了众谋士和将领的辅佐,想起了无数将士的牺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付出,才有了如今的太平盛世。杨帆暗暗发誓,将永远铭记初心,励精图治,为天下百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大燕王朝永远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