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智能培育助新宇(1/2)
多元宇宙新生孵化中心的培育区内,首批“智能培育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这些机器人通体呈银白色,机身搭载着星灵族意识感应模块、生命族适配因子注入装置,以及科技宇宙研发的动态能量调控芯片,能自主识别宇宙胚胎的法则类型,精准执行“法则协同培育三步骤”。此刻,一台机器人正围绕着“新生- 21”胚胎忙碌——它先释放意识光丝构建引导网,再精准注入光影-物质适配因子,最后通过芯片调控滋养能量分配,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效率比人工培育提升了 3倍。
“智能培育机器人的成功率已稳定在 98%,且能 24小时不间断工作,彻底解决了孵化中心人手不足的问题。”科技宇宙的工程师向夏宸汇报,“我们还为机器人加装了‘异常预警模块’,一旦检测到胚胎法则波动异常,会立刻向监控中心发送警报,并启动应急保护程序。”
夏宸走到新生- 21的培育舱前,透过舱壁看到胚胎内部:七彩的光影能量与灰色的物质能量如同经纬线般交织,形成稳定的法则结构,这是孵化中心首次培育成功的“复合型法则宇宙”——它同时具备光影法则的流动性与物质法则的稳定性,宇宙内不仅能形成光影能量驱动的生态系统,还能构建坚实的物质星球,理论上能兼容多种文明形态的生存需求。
三天后,新生- 21宇宙正式诞生。当它通过多元能量网络接入多元宇宙共同体时,各宇宙的文明使者纷纷通过意识网络或星舰前往参观。然而,交流初期却出现了“文明认知适配”问题:来自光韵宇宙的光韵族习惯以光影形态交流,认为“意识与能量的流动是存在的本质”;来自岩晶宇宙的岩晶族则依赖实体接触沟通,坚持“物质结构的稳定是存在的基础”;而新生- 21宇宙内尚未诞生原生文明,缺乏对不同文明认知的适配机制,导致两族使者在交流中产生分歧,甚至影响了对新宇宙资源开发的合作讨论。
“新生宇宙的文明认知适配,是融入共同体的关键一环。”洛曦在紧急召开的议会会议上提出,“我们不能只关注法则与能量的协同,还要为新宇宙构建‘多元认知适配体系’,帮助它理解并兼容不同文明的认知差异。”
夏宸决定成立“新宇宙认知适配专项小组”,由星灵族、岩晶族、光韵族的文明代表与科研人员组成。小组首先在新生- 21宇宙的核心区域搭建“认知交流枢纽”——枢纽内设置“光影交流区”“实体互动区”“意识共鸣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分别适配光韵族、岩晶族、星灵族等不同文明的交流习惯。同时,小组还研发了“认知翻译模块”,能将一种文明的认知表达转化为其他文明易于理解的形式,比如将光韵族的光影波动转化为岩晶族能感知的物质振动,或将岩晶族的实体符号转化为星灵族能解读的意识符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