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脚踩大唐,真正的统治感(1/2)
丞相的动作很快,圣旨很快就拟定出来。
所有人都看着王皓,看他怎么操作,一瞬千里之外,这种事确实太过于稀奇了。
“看一下,就是这么操作。”
王皓拿出地图,将地图针筒扎进旁边的邠州,再将圣旨塞进了进去,最后塞子一推,圣旨当即消失。
“这。。。就好了?”
“对,很简单的操作,只需要看准位置扎下去一推就行,越精准越好。
“陛下你们让开一点,我找个大点的地图出来。”
李世民等人赶紧闪开,王皓拿出一个边长四米的巨型地图,上面的州县标注的清清楚楚。
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互相看了一眼,这地图本身就是个大宝贝啊。
有此宝物,那天下局势还不是尽收眼底。
战争,打的就是信息和物资。
有这么一张地图,对李世民这种超级军事家来说比挂还恐怖。
“这上面是大唐三百五十八州,邠州的圣旨我已经送过去了,剩下的陛下安排人来吧。
“这工程量太大,我不干。”
统治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每个朝代都在吸取前朝的经验然后修改。
商人是结盟制,周人上位一看这制度不行。
结盟的后果就是天子必须天天征战,再强的国家也都会被拖垮,所以变成分封制。
圈定势力,朝廷不至于天天战斗。
始皇帝上位一看,分封制绝对不行,因为人在增长可土地不会持续增长。
周逐渐变弱就是要不断封地,封到后面自己反而没地,还是郡县制好。
天下分成三十六郡,皇帝直接任命。
刘邦夺取天下一看这郡县制也不靠谱啊,所以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
传了三代分封制的问题再次出现,经过大汉棋圣和武帝两代人的奋斗,消灭了分封制,算是确定了郡县制的地位。
但是这样郡县太多,管理起来太难,所以汉武帝设立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监管地方。
最后慢慢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度,州牧的实力和地位大幅度提升。
到了东汉末年演变为军政一把抓的大州牧,皇帝失去权利,天下大乱。
晋朝统一,还是觉得这些信任外人的方式不行,还是自家人靠谱。
隋统一天下,认为郡县制没问题,有问题的是选人制度,不管是大臣外戚还是自家人都不在乎江山,他们只在乎自己家的利益,所以开始推行郡县制下的科举。
唐朝建立,也觉得是郡县制就够了。
可唐朝发展太快了,快到天下很快有三百五十几个州,这要管理太难了。
于是李世民设立了十道,算是监管州县。
这个道慢慢发展,到了玄宗后期成了节度使,虽然名字不一样,可性质和汉末的州牧已经完全一样了。
一地的军政大权一把抓,形成了实际上的土皇帝。
每朝都在吸取前一朝的教训,然后爆发出全新的问题,后面的继续学习,如此往复。
唐现在疆域还没有达到巅峰,李治时代疆域才达到巅峰。
就算如此,现在也有三百五十八个州。
州,对标的是后世的省。
这个数量已经是极限,要是再缩小州的范围,那州的统治就会失控。
所以这个问题无解。
疆域大,生产落后,通讯落后,只能将疆域切成够小的小块。
这样更方便统治,便于监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