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李承乾的转变,侃侃而谈的太子(1/2)
长安城醒的很早,朝廷醒的更早。
李世民、柴绍、牛进达、秦琼、李靖、房杜、长孙无忌等等李世民的心腹全都在。
这么多人在,几个小辈全都坐的如坐针毡。
李元亮和李元礼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盛会,背挺的都快麻了,只有李泰一个人有点心不在焉。
在场的小辈,全都是这几日跟着王皓下过乡的。
王珪老的一脸斑,但是听的很认真,等程处亮说完,立马接话:“这曲辕犁真的能让耕地快一半还多?”
“回郡公,是的。
“这是王先生说的,这曲辕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翻耕。
“耕过去,再一次过来,翻起来的土更好盖住之前垄沟,这样只需要一个人耕就好了。
“王先生还将一些杂草翻进去,不但减少了除草的劳动,腐败后的草还能改善土壤。
“种地的时候,只要把粟洒在地上,再耕。
“耕种完再用耢过一遍就好,两个人就能完成耕种。
“只是,现在百姓缺牛。”
王珪听的点头,听着好像确实很好。
“你们谁吃过王皓向百姓推荐的食物?”
“我和在场的都吃过,先生每次见到百姓都是先让百姓试吃,看看大家觉得如何。
“先让老者吃,再让壮年吃,重点是让妇人吃。
“先生说百姓的家里都是妇人做饭,只有妇人知道了味道才能做好不浪费粮食。
“最后请孩子们吃,先生会认真听大家给的意见。
“我吃过,确实味道很好。
“经过我的总结,秋葵玉米能当粟和麦,它耐储存,就算是放一年都行,先生也是主推。
“我认为秋葵玉米不应该只是长安周边,他会一直不断的熟,所以各地都应该最少种一半。
“要是有灾荒,也能抢救出一点粮食应急。
“至于土豆,我认为这是辅助性的粮食,它耐储存但是比不过秋葵玉米。
“先生专门让我思考为什么要在春天一开始就种土豆,而不是夏天。
“毕竟先生的土豆叫六十黄,就是六十天就能吃,相对于一般的农作物时间很短,就算是夏天种秋天也能收。
“我想的是一冬天粮食都消耗殆尽,所以要赶时间。
“先生让我联系和气候再想想,我查了很多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春天天气明面上是最不稳定的,实际上算最稳定的。
“春天的最大灾难是倒春寒,发生干旱的次数全年都一样,可发生洪水次数最多的却是夏天。
“蝗灾一般起于夏末秋天,秋天最容易干旱、洪水和蝗灾。
“所以我认为春天种就是尽可能避免这种天气,先收成一次,夏天和秋天有灾害能多一点保障。
“隼人瓜,先生强调了要种在家周边。
“我按照先生给我指点的思路,这种瓜就是真正应急的,毕竟不管什么灾害,家周围时候是最安全的。
“先生说我的想法不算很全,但也算是对,先生管这种方式叫综合生产保障基本产出。
“所以我认为先生推广的食物没问题,而且先生把选择给了百姓,百姓对其他的事不敏感,但是对粮食很有辨识。
“先生说一个东西得不得到读书人认可不重要,要得到对他最权威人的认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