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所有皇帝的癖好,热衷赐婚(1/2)
“后天颉利就会被押送到长安城,先生到时候一起来看看。”
王皓不愿意说,李世民也绝对不会继续这个话题,这就是千古第一帝王的自信,不管谁说什么都是一个参考,真正为这大唐兜底的还是自己。
就算是无人进言,那自己也能搞定这这一切。
“好,我也想看看草原之主长什么样子,看看纵横草原的汉子。”
“王先生,还没有婚配?”
李渊突兀来了一句,这话给王皓直接干懵。
现在不是讨论颉利么,你这一竿子又捅到什么地方去了?
李世民也来了精神,直勾勾的看着王皓。
“回太上皇,是。
“家中父母去世的早,我又是一个到处游荡的性子,要不是在来长安城的路上出了一点纰漏我现在已经已经应该已经快到陇右了。
“因为一直风餐露宿的原因还没有婚配,毕竟谁家女子也不会嫁给漂泊者。”
古代这些人对婚配这件事喜欢的程度简令人发指。
当然,古代生产水平差,联姻是一种非常的抗风险方式,慢慢的喜欢指点婚配成了一种时尚。
不过也要分情况,氏族的联姻其实就是被压制的。
氏族,一个在互联网从平平无奇又拉到顶点,变成无所不能的东西。
尤其是唐朝的五姓七望,说起来好像皇帝都要弱三分的样子。
氏族没有那么弱,但是也绝对没有那么强。
所有的氏族都起源于汉,氏族真正以无敌之姿出现是在王与马共天下,王谢一时间风头无两,但是这种东西不长久。
刘裕称帝,刘宋的公主多嫁王家,但是这些公主都非常吊毛,老王家的几个儿子都被摧残死。
之所以这样,那就是王家不行了,谢家最先倒下。
王家为了维持体面开始频繁尚公主,公主也动辄打骂夫君,实际上就是王家这个氏族不行了。
南北朝发展起来了两拨,北魏孝文帝以官方的形式确定了山东的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四姓,作为最高等级士族。
还有一支就是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形成的所谓关陇西集团。
在后世网上这个集团牛叉的不行,实际上这个集团在隋朝就已经基本上完蛋了,杨坚也是八柱国后人。
以杨坚的性格,曾经这些手足兄弟能活着那就是自己无能。
对自己兄弟如此,对山东氏族只会更狠。
之前说的动辄把人家一房的人拉去当吏,然后不当人打。
杨坚断了九品中正制彻底阻止了氏族的壮大,杨广开科举再补一刀,管你什么氏族,不做官你啥也不是。
琅琊王室和司马共天下到被刘宋当弟弟打,残喘到现在已经自动把自己归在太原王氏
而且还不是归在真正的太原晋阳王,而是归在弱势的太原祁县王。
李世民刚登基就开始修氏族志,明确说山东这些氏族全都是废柴,还借助互相通婚揽财,他们就不该享有富贵。
高士廉按照旧习惯将崔氏列为第一,老李家第二。
老李当即大怒,这什么狗屁方法,下令高士廉改了,李家第一,长孙家第二,山东那些氏族都是第三等。
在网络中无所不能的崔氏和其他山东氏族屁也不敢放一个,还得高呼圣人圣明。
这点北宋初年的百家姓就聪明多了,老赵家必须第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