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重整旗鼓:提拔忠良,筹措粮饷(1/2)
金銮殿上,经过前几日的“雷霆清洗”,气氛已逐渐从肃杀转向了沉稳。阳光穿透高耸的殿窗,洒下温暖的光辉,也照亮了沈清欢,这位新晋的皇贵妃,与皇帝萧衍并肩而坐的身影。朝堂之上,那些曾经暗流涌动的“毒蛇”已被拔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希望。
“陛下,”沈清欢的声音,依旧温婉而坚定,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朝堂百废待兴,急需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来辅佐您,稳定社稷。臣以为,当初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几位将军,如镇北侯,还有在江湖中鼎力相助的听雨楼几位长老,以及那些在战乱中涌现出的、忠心耿耿的寒门之士,都应予以重用。”
萧衍微微颔首,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沈清欢的信任与赞赏。他知道,沈清欢的“读心术”不仅能洞察人心,更能辨别忠奸,她的提议,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清欢所言极是。”萧衍沉声说道,“朕已命礼部和吏部,拟定一份官员任免和嘉奖的名单,你我二人,再一并审阅。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有德行之人,无论出身,一律破格提拔。对于那些在外征战有功的将士,也当论功行赏,安抚他们的家属,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沈清欢点头,她明白,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更需要坚实的基层和忠诚的臣民。她能“听”到,在朝堂之上,那些新晋或被重新启用的官员们,内心深处涌动的,是激动、感恩,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至于边关战事,”沈清欢的语气,逐渐转向了更为紧迫的议题,“北狄(西戎)来势汹汹,粮草和军需的准备,刻不容缓。臣以为,应立即调动全国的粮仓,同时,命各地官员,开仓放粮,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另外,在军器制造方面,臣以为,应加紧改进‘连弩’和‘霹雳炮’的工艺,并尝试制造一些更具杀伤力的‘破甲弩’,以应对北狄(西戎)的精锐铁骑。”
萧衍听得入神,他知道,沈清欢的格局,早已超越了后宫的范畴,她所考虑的,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爱妃所言,朕已铭记于心。”萧衍说道,“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朕会全力配合,调动一切朝廷资源,确保粮草和军需供应及时到位。同时,朕也会亲自调阅军备图册,听取几位老将的意见,力求万无一失。”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沈清欢以皇贵妃的身份,开始全面主导朝政。她展现出的卓越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让朝臣们对这位曾经的“冷宫弃妃”刮目相看。她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官员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她不仅在朝堂上推行改革,更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她得知,一些饱受战乱之苦的地区,百姓生活困苦,赋税沉重。于是,她下令减免部分地区的赋税,并组织灾民,进行生产自救。她深知,国家的根基,在于民心,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赢得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
在一次关于调兵遣将的讨论中,沈清欢召集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边关老将。他们皆是久经沙场,对北狄(西戎)的战术了如指掌。当沈清欢提出她对于此次战役的战略部署时,一位年过花甲,满脸风霜的老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叹。
沈清欢敏锐地捕捉到了老将的“心声”:“……‘皇后娘娘’……‘的’……‘战略’……‘……’‘,’……‘老朽’……‘佩服’……‘!’……‘但’……‘北狄’……‘之王’……‘,’……‘比’……‘传言’……‘更’……‘可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