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送别 (12)(2/2)
崖底经年无人迹,就连最凶猛的野兽,估计也不会里这里。他们一路慢行,只在怪石下偶尔有几具兽骨,显示着不祥。
过了许久,他们终于忍不住停了下来,倚靠在怪石上稍坐休息。幽静的崖底,除了风声,就只有他们的呼吸声。
崖底下只有一点点光线,几乎不辨天日。这一丝丝的光线,除了照出嶙峋怪石,还映照出他们苍白灰暗的脸色。
他们眉头紧皱,就算停了下来,他们都没有开口说话。怕一说出口,心中那股燃烧着的坚持火焰,就会一下子熄灭。
让他们坚持至今的,是一定要找到沈度的决心。这个决心,不会因为深崖之高而停下,也不会因为崖底出现不祥而止住。
哪怕,他们见到了预料之中的东西。
在半个时辰之前,他们就已经找到了盛烈的尸体。他的尸体就直直刺在怪石的尖刺上,一手一脚已碎断,头已经压扁,头发和血粘乎着,只能从衣着能依稀能辨认出是他。
在他尸体的前后左右,再没有别的……尸体。
沈度与盛烈是在同一个地方坠下来的,顺序先后而已。他们下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不会有人知道。
现在盛烈的尸体出现了,那么主子呢?主子在哪里?
☆、538章 最深的恨
曲玄和如年从崖底发出了信号。这信号,让一直守在崖边的人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们说,在崖底已经找到盛烈的尸体,但没有发现沈度,不管是人还是尸。
只要没有发现尸体, 那么就有可能还活着,就还有一丝希望。这是守在崖边所有人的心声。
虽然这活着的希望微乎其微,但还是带来了鼓舞,崖边的沈家暗卫已经准备再次动身,顺着每一个可能下去的角度,再一次往崖下搜索。
不在崖底,就只能在深崖中间了。这样的深崖,不知有多少突出,不知有多少横树,对沈家暗卫来说,即使再不可能,也要用目光丈量每一寸崖壁。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除此不会再有别的可能。
在这深崖搜索沈度的,除了沈家暗卫,还有傅家的私兵。带领这些私兵的,不是傅怀德或傅怀律,而是傅通。
在接到沈度坠崖的消息后,傅通就从傅家赶来了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少年,沈度托付给傅通的少年,九皇子朱宣知。
朱宣知易了容,看起来就是跟在傅通身边使唤的小士兵。此刻,他正站在沈度坠下的地方,再往前几步,就是万丈深崖。
他双手环叠在胸前,仿佛在怀抱着什么。他一动不动地望着只看得见雾霭的深崖,脸容看不出什么来,眼神却越加哀冷。
这哀冷,和安婕妤身死之时并无差别。
在一众暗卫士兵之中,他身量太矮,年纪太小,但这样的眼神,这样在崖边不眠不休的心志,让暗卫士兵们无法忽视他的存在,也无法将他当成小孩。
良久良久,朱宣知环叠的双手才紧了紧。——原本他怀里是有小圈的,但小圈已经不见了。
若是老师回来了。问起小圈怎么办?它那么肥,还调皮,还到处乱跑,到时候一定要让老师打它屁股。小圈肯定作揖求饶!
想到这样的情景,朱宣知忍不住扬了扬嘴角。须臾,便又紧抿着唇角,眼中的哀冷更深了。
现在,老师还没有回来……
他退了几步。回头看向傅通,一瞬不瞬地盯着他,然后问道:“傅老将军,老师一定会回来的,是吗?”
这样问的时候,他眼中的哀冷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再强自镇定都无法掩饰的忐忑和害怕。
在失去母亲之后,他还有老师。若是连沈度这个老师都失去了……
他不敢想象这种情况,也拒绝接受这种情况。他所坚信的,是沈度一定会回来。他这么问傅通,其实不是要傅通回答,而是将他自己的坚信说出而已。
傅通点点头,看着眼前这个双目赤红却强自镇定的小孩,忽而感到有些心酸。
沈度曾说过,死生之外无大事,这样一个重生惜命的人,就这样坠崖了。这背后的因由,可一一细说。但都不必说。
沈度在那个时候坠崖,就一定有必坠不可的理由。只是这个理由,九殿下是否深有体会呢?
想及此,傅通上前几步。将身上的大袍为朱宣知披上,细声说道:“九公子,且随我来吧。”
他说罢,便率先往前走去,一直走到密林深处,直到身边再也没有沈家暗卫或者傅家私兵。
朱宣知双手拢着大袍。一步一步跟在傅通身后。他知道傅通有话要说,他不知道傅通要说些什么。
傅通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示意朱宣知坐在对面。在闭目听了阵阵林声后,他才开口:“殿下,盛烈为何死于崖底,沈度为何坠下深崖,吕凤德为何能发现雾岭矿脉,盛熙又为何能顺利返回西盛?”
一连四个“为何”,每一个,都是朱宣知曾有所想,却怎么都想不透彻的。
他跟随沈度来到西疆雾岭,也知道沈度在雾岭有所计划,沈度只吩咐他在一旁细细看着,不可遗漏每一处。若有不解之处,当事情结束之后,沈度会为他解惑的。
但是,沈度坠崖了。
他想不明白的事情,便没有人来为他解惑了。最重要的是,在沈度坠崖之后,没有什么是比找人更重要的了,朱宣知根本就没有精力再来疑惑。
他满脑子所想的,就是老师一定会回来。
如今,老师还没有找到,傅老将军问这些是为了什么呢?眼前的傅老将军,就像师公当时问他一样。
朱宣知便明白了,这是考究。是判断评估,也是解惑提点。
朱宣知心中猛地涌起一股怨怼。老师生死未卜,现在说这些事情做什么?说实话,当此时刻,他没有任何想被提点的心思。去他的判断,去他的评估,去他的提点。
现在,他只想老师回来而已!
但他眼前的人,是西疆的傅老将军,是西疆的柱石。朱宣知对他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就算心中有所怨怼,仍是恭敬地回道:“老将军,我现下想不出,是以不知。”
想不出,是以不知。
这平平直直的述说,带上足够的尊敬,这早在傅通预料之内,但他的语气冷了下来:“若是你不想不知,那么沈度就白坠深崖了!”
这句指责,就像一枚冰锥,猛地用力插进朱宣知的心间。他先是瞪大了双眼,双手握成了拳,仿佛下一刻就要站起来跑远。
随后,他的双手松开了,眼皮也垂了下来,深深吸了一口气,竟然朝傅通深深一拜。
这些动作,仿佛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是以出口的话语,像是漏风一样破破碎碎。
只听得说道:“老将军……我资质鲁钝……老师幸不弃,请……老将军解惑……”
他会做这些动作,还是因为他想起了沈度,想起了东园中的沈肃。这些人,不管是在东园,还是在西疆雾岭,对他的心意,都是一模一样。
这样的心意,不管现在他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他都不忍拒拂,都不能拒拒拂。
傅通拈了拈白须,却擡眼望着几乎蔽天的树木,开始解惑传道:“殿下,这四个为何,乃是在于盛烈有最深的恨。殿下可知道这最大的恨,是什么吗?”
朱宣知仍维持着那个动作,只摇摇头。
傅通的动作却变了,他低下头,悲悯地看了朱宣知一眼,说道:“殿下,盛烈最深的恨,在于葬国!”
☆、539章 希望
盛烈曾贵为西盛太子,这是他最深的恨,也是他最大的荣耀。最后他沦为大定的阶下囚,这样的荣耀无法延续,便成为了他最深的恨。
这样的恨意,有如滔滔江河永无法止息,唯有西盛覆没,才能稍稍平息。
倾西盛的将来,用以平心中之恨,是盛烈这样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情,所以他最后才会选择将雾岭矿脉的准确位置告诉大定。
这些,是沈度与顾琰在无数次揣测盛烈的心态后,才得出的结论,才想出的雾岭计划。
事情的进展,也正如沈度所料的那样。只要盛熙出现在盛烈面前,只要盛烈意识到过往的荣光早已不复返,那么雾岭矿脉就只能归大定。
只是傅通没有想到,在这个计划进行的时候,沈度会出了意外。
傅通的声音在密林中响起,缓慢而低沉:“西盛日益强大,对大定早有虎狼之心,而国朝日益衰弱。这几条雾岭矿脉,乃是两国相争的关键。但以国朝现在的情况,若是明明白白得到了这几条雾岭矿脉,不出一年,西盛必发兵入侵。兵者,乃流血之事,若有可能避免,就一定不能出现……”
所以沈度联合吕凤德在雾岭布了这样一个局。
此时,在西疆这里,雾岭矿脉的准确位置已经得知;远在江南,银库事已经爆发,京兆的户部尚书已经换了人,那么这几条雾岭矿脉的开发与延续,就只会落在新任户部尚书柳缙云的手中。
柳缙云与张龟龄太不同,这几条雾岭矿脉落在柳缙云的手中。绝对不会张扬,西盛绝对不会得知这几条矿脉到底有怎样的矿藏,也不会得知大定因为这几条矿脉有了怎样的的发展。
更甚至,在沈度的计划中,这几条雾岭矿脉的真正情况,就连崇德帝都不会清楚。柳缙云有足够的本事,将雾岭矿脉的实情掩饰下来。
西盛的发兵。大定的帝王。这都是沈度深深忌惮的地方,也是雾岭计划出现的初衷。
“吕凤德汇报的矿脉位置,还不是矿脉真正所在的位置。在接下来的计划中。户部会秘密派遣运转司,暗地负责开发雾岭矿脉事宜。之所以做这么多事情,只是与盛烈恰恰相反而已……”傅通继续说道。
盛烈有滔天之恨,选择了要西盛来陪葬;而沈度和吕凤德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选择让国朝的承平长久。再长久一点。——就算不长久,也要足够保住百姓。
傅通忍不住伸出手去摸摸朱宣知的头顶,最后说道:“殿下,灭国太易。守国太难。你看,即使盛烈被关押在大定天牢里六年,即使他已经死了。但埋下了西盛的死因。而守住国朝则是有多难,你老师坠崖了。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你不认识的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朱宣知向前倾着身子,将傅通的话语深深刻在心头。他不笨,不用更加明确了,他已经知道了那四个“为何”的答案。
在傅通说完了所有的话语之后,朱宣知又深深朝傅通一拜,说道:“多谢老将军训诫。我……终生不忘。”
朱宣知清楚,傅通愿意在这个时刻对他说这些话语,主要还是因为沈度。因为沈度,他来到了西疆,亲眼见到了西疆的情况,也深刻知道了西盛的情况。
在眺望西盛的时候,他从来没有那么深刻地认识到:他是大定人,他脚下所站的土地,属于大定。
不管曾经发生了什么事,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事,铭刻在他身上的印记,就是“大定”这两个字而已。
朱宣知侧过头,遥遥望着雾岭深崖的方向,心里默默念道:老师,我明白了。
明白了,你为何不将我送去莱州,而是将我带来西疆。只有来到这里,来到大定与西盛交接的地方,我才能真正明白,我是谁。
褪去身上所有的头衔,我只是大定人而已;除却身上所得的一切,我唯有大定而已。
在这密林深处,一老一小不再说话。唯有山风穿林而过,仿佛在应和着朱宣知的想法。
……
……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爬下深崖的人上来了,然后换人下去,然后再上来,再换人。如此循环反复,深崖边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仍是一无所获。
曲玄和如年都没有力气再攀爬深崖了,他们只能一直站在崖边,指挥着一个个尚能支持的沈家暗卫往下爬,不肯歇息。
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了……
时间越久,希望就越渺茫了。到了第四天,曲玄和如年等人的焦灼,就再也忍不住了,他们不可抑止地流下了眼泪。
过去,润州神医钟岂曾跟他们说过,一个人被困住,不吃不喝三天就是一个极限了。就算沈度有武功在身,但他落下深崖,已经四天了,谁敢说是怎样的情况?
曲玄和如年无法想象,却不得不想,如此一想,悲伤便怎么都止不住了。
深崖边上,还有傅通和朱宣知。这几日,傅通都没有离开,只是略略休息,剩下的就是与傅怀律等人不断研究雾岭深崖的情况。如此费心耗神,使得他看起来更老迈了。
朱宣知双眼通红浮肿,他曾有多平静坚强,此刻就有多悲伤脆弱。但他无法攀爬悬崖,他所能做的,就是坚信着沈度一定会没事,死死守在这崖边等待沈度出现。
无比的焦灼、至微的希望,使得深崖边所有的人都沉默下来。除了偶尔下达的指令外,就再没有别的话音。所有人听得最多的,就是呼呼崖风。
不知过了多久,在只有呼呼崖风的安静中,突然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风声吹散了这声音,听起来不甚真切,许多人都没有听出是什么声音。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曲玄和如年,他们神色一凝,然后急跳起来,径直往一个方向奔去;然后是沈家暗卫们,他们紧紧跟在曲玄身后,脸容开始有动。
朱宣知的眼泪一下子就落了下来,同样不言不语急急往那个方向奔去。
这声音极细极细,断断续续,却一直不停止,虽然被风吹散了,但最后所有人都清楚了那“吱吱……吱吱……”的声音。
☆、540章 莱州喜
莱州,是河北府属下的一个中州。在大定九府诸州之中,并无太多可道之处,在大定的版图上,也不显得有什么重要。
提及莱州,京兆的百姓至多会说一句:哦,莱州,距离八仙过海传说不远,是吧?
仅此而已,与莱州有关更多的内容,便再也说不出来了。
就连朝廷的官员,要说出莱州有什么特别或是哪位重臣出自莱州,还真是得好好想一想,才能勉强想得出来。
但这些,是两年多前的情况。
现在,一提起莱州,京兆百姓十个有九个表示知道,还嘴溜地说道:“莱州,出了莱州水兵的莱州呀,清剿了海盗水匪的莱州水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