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 第98章 听夜戏(捉虫)

第98章 听夜戏(捉虫)(1/2)

目录

其实往前推十几年, 乡下盖房并不用工头,都是请个有经验的长者帮忙参谋,在平整过的宅基地上撒石灰粉划线, 确定哪里盖屋子、院墙和门,然后就找关系好的青壮劳力一块儿挖地基、砌砖。

甭管技术多么参差不齐,到最后都能上梁封顶,住起来也不差。

但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特别快,大大小小的板厂如雨后杂草般开遍十里八乡,无论男女都奔去找活儿干,能从年头一直干到年尾。

这么一来, 谁家盖房也难凑齐人手,房工便应运而生,专门在各个村子打听着承包活儿。有的房工只出劳力, 有的包工包料, 价钱也各不相同。

“我看包工包料的更合适。”姜冬月坐在矮凳上削冬瓜皮, 刚磨过的菜刀雪刃锋利, 很快将二尺长的大冬瓜剃成秃瓢。

“包工的说是按天算账,早上六点开工干到天黑, 其实还是吃大锅饭, 你也不知道他干活实惠不实惠。赶上那磨洋工的,说不清能耗多少天。”

唐墨挠挠头, 心里仍有些拿不定主意:“咱们现在打问了七、八家工头,包工包料的一个比一个贵,要是自己买料自己开拖拉机拉,花多少还能有个数儿。”

他盖过一次房子, 最清楚盖房的辛苦和麻烦,从挖下第一铁锹土到装木门上锁, 处处都是钱,必须时时刻刻攥紧手指缝儿,能出力尽量不出钱。

“自己买料也贵啊。”姜冬月把削好皮的冬瓜切成长条块,用勺子挖掉瓤,明天过庙会就能直接下锅,“我听会粉说,她跟满仓大哥盖房时跑砖窑拉砖,比人家工头的价贵五分,得有熟人介绍才行。”

五分钱毫不起眼,但他们的新宅基地足有一百九十平,比现在的院子大了将近一倍,盖完房子至少用上万块砖,加上木头、水泥、预制板等杂七杂八的材料,算下来并非小钱。

“一块五分,十块五毛……”唐墨掰手指头数了数“个十百千万”,默默去南棚子搬柴火了。

等灶台和地面都收拾干净,棒子芯和干树枝也整整齐齐地垛在墙角,他又提了桶压水。

清澈的井水哗啦啦流泻而出,很快蓄满一桶。唐墨往水瓮里倒了几次,便被唐笑笑把活儿抢走。

“爹,让我来压水,你歇一会儿。”

唐墨顿时翘起尾巴,肩头重担都跟着轻了二两:“爹不累。”

唐笑笑伸手指指自己的眉心:“你肯定累啦,看我的!”

说着用力握紧那根铁手柄压下去,“以前我能荡秋千,现在长高荡不起来了。”

唐墨这才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眉头皱成了疙瘩,赶紧摸了摸拍平,又问姜冬月家里还缺什么,他先去街上买。

姜冬月想了想,说道:“肉菜都齐了,你看看有没有卖盘子碗的,挑厚实些的买两轴吧。明天我姐姐家来人多,以后咱们盖房子还得给房工管饭。”

时下白瓷碗六、七毛一个,带点花样的一块左右。卖家怕路途颠簸摔碎,便用粗草绳和旧报纸将十个碗捆一块儿整卖,称作“一轴”。

要是想零买两三个碗,就得稍微加点钱。“行。”唐墨应了声,揣着钱出门上街,姜冬月则继续在家里切菜。

以前没条件,一锅冬瓜熬菜就能打发看庙会的亲戚,现在条件高了,必须额外准备凉拌黄瓜、皮冻、火腿等盘子,否则容易显得抠门。

唐笑笑压完水,进屋瞧了瞧睡成小猪的弟弟,出来蹭到姜冬月身边,小声道:“妈,我们晚上去看戏吧好不好?”

石桥村每年唱三天大戏,从二月初五到初七,分别是上午一场、下午两场和晚上一场,锣鼓声传得老远,特别热闹。

听同学说晚上的戏最好看,有许多彩灯,还有腾云驾雾的白烟,和西游记里面神仙一模一样。但爹妈都怕她天黑出门被拐子迷走,所以唐笑笑只在白天跑戏台看过两眼。

“去吧去吧~”唐笑笑晃来晃去地撒娇,“我保证不乱跑。”

闺女后天开学,明天晚上得早睡……姜冬月稍一想便答应下来:“行,今天晚上就去。”

“太好了!”唐笑笑欢呼着去找自己的小钱包。晚上她不但要听戏,还要买荧光棒,嘿嘿嘿。

石桥村的戏台离大队不远,据说是解放前乡绅地主们凑钱搭的,面积很不小。虽年代有些久了,但高高的棚顶上横木交错,等戏班子沿旧轨钉牢铁丝,拉上各色一垂到底的布幔,再将红黄绿紫的灯光一打,不用敲锣就能引得全村老头儿、老太太搬板凳抢着往前坐。

今天头一场夜戏,过来看的人尤其多,姜冬月和唐墨拖儿带女地左挤右拐,好不容易将高背椅找了个空隙放好,戏台两侧的锣鼓已经咚咚锵锵地敲起来。

“前面扒着戏台的是谁家孩子?快轰下去,挡住后面人了!”

“晚上看戏就是气派,刚走过去那老旦瞅着跟仙女似的。”

“唱的《秦雪梅吊孝》还是《风雪配》?”

“那牌子上写的啥?什么花……”

越发急促的锣鼓声中,一位背插三杆旗帜的老生提膝摆手,从深绿布幔右侧踩着鼓点绕戏台走一圈,最后在正中央站定,朗声念白:“我乃荆州人士——”

他边说边伸手捋胡须,五指张开却摸了个空,登时愣住,眼睛瞪得好似俩铜铃。

“哈哈哈哈哈!”

“快下台找家当!哈哈哈哈!”

乡亲们哄堂大笑,那老生也垂手顿足,十分懊恼地沿着戏台又转半圈,然后做了个捋胡须的动作,重新念白道:“荆州放粮刚回来,一急忘了带胡才!列位稍后,稍后呀呀呀~”

老生大步隐入幕后,闹台锣鼓热热闹闹敲起来。与此同时,深绿布幔缓缓向两侧拉开,露出一片凉亭和几丛假花。

“九尽春回啊~”穿着粉红衣裙的青衣袅娜登场,甩了甩水袖便咿咿呀呀唱起来,“九尽春回梨花开,紫燕成双又一载……”

这青衣扮演的是一位当家主母李氏,头顶朱翠在灯光下亮晶晶的,唐笑笑越看越羡慕,小声道:“妈,我也想唱戏。”

姜冬月笑道:“等你以后长大了再说吧。”

“……”

唐墨顿了顿,抱着儿子没吭声,心想闺女学啥也不叫她学唱戏。他小时候见过戏班子在地里练习,男娃女娃个个瘦伶伶的,还得拼命翻跟头。

有谁翻不过去,班头就伸棍子狠打,忒受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