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中秋节(补)(2/2)
唐墨越想越美,晚饭后不用姜冬月催,自己就捏了三根香到天地台前拜了拜。
姜冬月瞧着烟气笔直升腾,心里暗自满意,烧黄纸时又求了一遍保佑全家人平安如意。
同一时刻,马秀兰也在家中烧香,口中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唐门马氏有事请,求神仙保佑我闺女唐霞生个大胖小子,保佑我长命百岁,身体结实,熬死俩倒霉媳妇,保佑我儿子行大运发大财……”
屋里,刘小娥竖着耳朵听了半晌没听清,便等马秀兰烧完后取出根三尺高的粗香插|进香炉,低声将婆婆的坏处抖落出来,连带唐霞也骂了几句。
“满肚子坏水,脑壳磕烂了神仙都不稀的搭理。”马秀兰哽着口郁气,“砰”地甩上门蒙头睡觉。
天杀的,要不是看今天过大节,她说啥也得跟刘小娥干仗,呸!
……
俗话说的好,八月十五摸个秋,田间瓜果棒子稠。过了中秋节,天气愈发晴朗,河边杨树在蔚蓝天际的衬托下,几乎深成了墨绿色。
蚂蚱、蟋蟀也吃得肥壮可爱,小孩们带上扎了孔的塑料瓶去捉,用不了多会儿就能装满一瓶。等到下旬,棒子稭微微泛黄干枯,石桥村人便带着镢头、布袋、铁锹等,争先恐后地开始抢收。
姜冬月早早请了林巧英来家看孩子,然后自己和唐墨在地里一个锛一个掰。因为有了拖拉机,效率大大提高,三天就将棒子全拉回家,沿着墙根高高堆了半院子。
“哇~好多啊!”唐笑安兴奋地在“山顶”跑来跑去,摔了也不喊疼,叽里咕噜爬起来去找剥了皮的金黄棒子,给唐笑笑放进布袋里充数。
他姐姐每天放学都要剥二百个呢,他先给姐姐找八、不对,找十个!
跑着跑着,忽然看到一团灰扑扑的东西窜过去,唐笑安慌忙抱起脚边的棒子保护自己,嘴里小声叫道:“妈!有老鼠!”
“别怕。”姜冬月说着,飞快起身将儿子抱到平地,抽了根树枝去打老鼠。
乡下老鼠速度特别快,她压根没想着捉到,纯粹是为了安慰一下唐笑安。结果刚敲几下,就见墙角棒子皮窸窸窣窣地动。
用树枝撩开,发现里面并不是老鼠,而是一只成人巴掌大的刺猬。
“刺猬怎么跑家里了?”姜冬月格外惊讶,用棒子皮垫着将小东西捉进筐里倒扣住,上面压半块砖头,“笑安你看,不是老鼠,是一只小刺猬。”
唐笑安凑过来,盯着蜷成团的刺猬看了一会儿,眼睛弯成了月牙:“妈妈,你真棒~”
姜冬月不禁笑开了。她跟唐墨都不善言辞,笑安却不知道随了谁,嘴里时不时就蹦两句夸人的话。
刺猬是个稀罕东西,毫不意外受到了全家人的欢迎。唐笑笑给它削苹果皮,唐笑安给它喂水,晚上甚至想把刺猬抱到屋里守着睡。
唐墨:“放外面,万一黑灯瞎火的爹把刺猬踩死了咋办?”
唐笑笑ap;唐笑安:“……”
俩孩子看看亲爹的大脚板,再看看可怜的小刺猬,毫不犹豫将后者挪到了院子里。
唐墨悄悄松了口气。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那种密匝匝的碎东西,猛一看头皮发麻,看习惯了也觉得浑身不得劲儿。
可惜现在当了爹,不能为着自己把刺猬撵出去叫孩子难过,唉。
唐墨揣着点儿秘密睡下,转天差十分钟五点起床,推开堂屋门就见井台旁边的竹筐不知道咋回事儿翻了,砖头还在,刺猬却没了踪影。
嘿,这刺猬还挺机灵啊……唐墨心头一喜,脚步轻快地舀水坐锅去了。
* * *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气影响,洪金市二号至三号夜间有中到大雨,风力四到五级……”
大队旧收音机的女声通过喇叭传出来,滋啦滋啦地响彻整个石桥村。
姜冬月站在巷子口仔细辨认,好一会儿才听清内容,暗想攒够钱了必须买台电视机,彩色黑白无所谓,至少能听个天气预报。
正要回家继续剥棒子,马秀兰牵着唐耀阳从村东走过来,大老远就喊她后天去西康村给外甥过十二天。
姜冬月皱起眉头:“这么早?”
“过十二天”是本地特有的习俗,即新生儿出生满十二天后遍邀亲戚庆贺,送礼钱的同时还要送些衣裳鞋袜之类的礼物。
但女人生孩子如同过鬼门关,孩子满月前根本没有精力下床招待客人,是以姜冬月这么多年没见过任何一家卡着十二天请亲戚,都是满月后再过十二天。
有些讲究人家怕孩子养不活,甚至会等孩子满十二岁了才庆贺。当然,名义上还叫“过十二天”。
“哎呀,小霞婆婆找大仙算了日子,二十九正正好。反正你早点儿准备,叫老黑脱一天工也过去。”
“行吧,不下雨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