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小货郎 > 第144章 (1)

第144章 (1)(2/2)

目录

什么东西,圣人皇后一起赏他十个盲盒,让他用盲盒里面的羽毛作画?

天!

若是盲盒里的羽毛相差甚远,这怎么作画啊!

好在来的内侍安慰他,圣人皇后宽厚,原本就是瞧瞧他的本事,做不好也没关系。

做不好也没关系?

这怎么可以!

接到圣旨之后,康家主都来了啊!

他伯父一向看不上他做什么乱七八糟的羽毛画,现在亲自登门,就差给他端茶递水,让他好好作画。

至于那十个盲盒打开。

果然!

十个盲盒里的羽毛风格根本不统一,这要怎么做啊?

这么说吧,就跟你要种花一样,每种花单看都好看,但你要是乱七八糟都种一起,不仅风格不统一,而且还会显得很凌乱,完全没有美感。

康梓焓头疼归头疼,但势必要好好完成这项任务,甚至招来轻羽社几个大手,他们一起想办法!

一定要让大家知道,羽毛画很好看!也让圣人皇后夸赞!

这道圣旨一下来,汴京瞬间兴起羽毛画的风潮。

可所有人都认同,要说南军国哪里的羽毛最佳最上乘,自然是兴华府海太城,这是头一等的好轻羽。

剩下的地方各有优劣,就不提了。

再坐着百里船准备回海太城的小吏兵士,在汴京这几天是懵的。

倒不是说汴京繁华让他们蒙圈,他们甚至都来不及欣赏这里的景致,完全是被羽毛的畅销给吓到的。

头一天送羽毛到宫里,就被圣人赏赐。

第二天南货店开始售卖轻羽漆盒,然后被抢售一空。

有些人甚至知道他们是运送轻羽漆盒的人,还主动找上来请吃饭请喝酒,就是想通过他们,优先购买到盲盒!

他们只是小地方出来的人,哪里见过这种世面。

就算是那个小吏,也是海太城本地人,府衙的小吏,立刻摆手不说话。

纪先生说过,遇到这种事情,只要闭嘴不说话,脸色冰冷,大多数人都会望而却步。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说话装高手!

多说多错,还不如不说,让别人以为你神秘莫测!

海太城羽毛瞬间在汴京风靡,可惜东西太少,大多数人根本买不到。

买不到也行,这不顺理成章成饥饿营销了。

越是买不到,越是想要。

而康梓焓则在辛辛苦苦作画,要用那十个盲盒里的东西,做成一幅完整的画卷。

至于好友那幅画?

好友根本不催的!想什么时候画完就什么时候画完!他不着急!

汴京如此热闹,另一边的海太城却依旧在忙碌,造船修码头,也算忙得不亦乐乎。

而海太城旁边的兴华府码头,迎来了另一群人。

九月初二,纪彬家船队终于到岸。

从船只下来的人都是纪彬认识的,卢益赖亚,十名护卫,三十名船工,他们表情轻松,知道下船就能好好休息,还能发月钱奖金。

想到这大家都很高兴啊。

而且在船上吃喝管够,只要不浪费,火长们并不限制他们。

还说明了,这是东家吩咐的。

大家都记着东家的恩情呢。

还有纪舸也脚步轻快的下来,出发的时候他还吐得不行,现在已经完全习惯了。

从七月初三出发,现在九月初二,整整两个月时间,他们带来的收获是巨大的。

不止纪彬在等他们,很多作坊老板也在等。

要说兴华府的船运人家虽然不如其他临海城市多,但也不算特别少,可大家做的基本都是原材料的买卖,像骆家的鱼虾海鲜,还有其他家的木材竹子。

所以各家也不会牵扯到这么多作坊老板。

纪彬的却不一样,他的船不是兴华府人户里面最多的,却牵动了许多作坊人家的心。

他们都想知道,他们的东西在汴京卖的怎么样!什么东西最好卖!

哪里东西又是要被淘汰的!

纪彬还是很欣赏他们这种做法,进取心肉眼可见,而且潜移默化的也明白,有些物件随时都可以改进,只有做出符合对方市场需要的东西,才能买的更好。

别说这些作坊了,就连晁知府也在关注这件事。

纪彬却不着急这些,他的员工们好不容易回来,肯定要先休息的。

家就在兴华府的就回家休息,不在兴华府的,有纪彬安排的员工宿舍,他自己在兴华府的房子就是骆家当时半买半送的。

纪彬干脆在这个房子附近又买了两处民居,虽然房子没有打通,但都是他家的,船工火长护卫们可以住在里面休息。

今天先睡一觉,吃吃饭,等到明天也就是九月初三,孙旺家食肆见,到时候发月钱跟奖金!

这下大家心里更安稳了!

立刻休息!

休息好了还能领钱!

这船工还有其他护卫们休息的时候,卢益赖亚,还有护卫柳行去了纪彬住的地方。

跟着过来的还有纪舸。

原本纪舸要跟船工们一起走,被纪彬特意喊过来。

毕竟是个读书人,作用会大点。

他们几个到纪彬这里的时候,跟其他船工护卫们待遇一样,一到住的地方,就已经有洗澡水跟饭食。

他们洗澡吃饭时,纪彬在翻看纪舸跟柳行记的东西。

两人算各有侧重点,但大致情况相同。

头一次航运还算顺利,货物买得也不错,拿过来的货单也说明了,他挑选的货物都还不错。

最受汴京人欢迎的,就是珠绣贝绣,酸果酒,邓杉家陶器,漆盒。

第二喜爱的,则是荆高庄丝绸,竹制家具,邑伊县特色首饰。

至于珍珠海贝,这是另一档,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在任何地方都会受欢迎。

纪彬心里有数,又看了看带回来的货款跟订单。

平老板一次付清了这次的货款,十四万五千七百两,除去成本之外,净赚八万九千两。

这些是扣过月钱之后的净赚额。

纪彬早就算过了,不仅把月钱拨出来,连奖金也已经拨出来。

不仅他要赚钱,给船工火长护卫们的奖金自然不能少。

之前也都讲过他们的工钱,最终定下的月钱是,船工三两,护卫六两,副火长七两,火长九两。

还说火长卢益的月钱最多,这点大家都服气的,卢益虽然不怎么变通,但做事认真细致,大家都认可。

这些月钱着实不算低,船工抵得上在邑伊县做事的掌柜月钱了。

但他们这些活都是有风险的,而且这些货物都是他们拉,都是他们一点点运输,挣得全是卖力气的钱。

说句不好听的,在水上可不是一帆风顺,遇到大风浪,又或者大暴雨,再赶上水贼。

都是拿命挣钱。

这两个月来,众人吃的苦可不少。

而且这样的月钱在兴华府,无仙城都是正常月钱。

区别可能是,有些没有主家的船工做一个天拿一天的钱,跟有主家月月拿钱不同。

所以但凡主家好些,就会有船工主动依附。

可之前的兴华府,大多数都不拿船工当人看,说是奴隶都看得起奴隶了。

所以大多船工只做零工,以后的船工可能更多是长期工。

既然如此,纪彬想要提高效率,那就自然要有奖金制度。

完成一次船运,根据货物重量,距离远近,来给予适当的奖金,也算是隐形福利,既不会让同行难做,又让自家员工得到实惠。

纪彬最后定下的钱是,这次船运距离九百多里,不算最远,货物三十万斤。

那就每人补贴九百文加三千文。

加起来就是将近二两银子,以后的奖金都按这种方法算。

货物越多,距离越远,大家的补贴也就越多,而且船上的人都是这个奖金,不分什么职位。

等卢益他们洗澡吃饭出来,立刻被这个惊喜砸晕了。

奖金竟然这么多吗?

快比得上普通船工一个月的月钱了!

两人下意识想推辞,但又深知纪彬的为人,他既然讲出来,那就是确定了的,并不会反悔。

别人劝都是没用的,反而显得他们有些虚伪?

可柳行却睁大了眼睛,显然头一次听到这种情况。

纪彬又对柳行道:“你毕竟是护卫首领,月钱对照火长看齐,这是你两个月加奖金。”

一个月九两银子,两个月十八两,再加上纪彬四舍五入了,算奖金二两。

二十两银子!

这或许在汴京有钱人那,只是一个大点的盲盒。

可在他们手里却是来之不易的月钱,两个月挣了二十两,放在邑伊县城春安城都是高收入!

只要努力个一年半载,都能买个还不错的房子了!还是在县城买!

纪彬此时先发这些管事首领们的钱,其他人月钱可以当众发,但管事们的钱还是单独给,省得大家心里不舒服。

护卫柳行二十两,卢益二十两,赖亚十六两。

还有个纪舸,纪彬只按普通护卫的每月六两,再加奖金二两,给了十四两银子。

对于读书人来说不算多,可对纪舸来讲,却觉得这钱比什么都来的高兴。

十四两银子啊!

他头一次跟船,其实什么都不会,但随船记载的东西尚可。

纪彬有些把他当实习掌柜来对待了。

众人又跟纪彬聊了会,多是讲汴京的情况。

等众人回去休息的时候,都忍不住激动。

特别是卢益赖亚,两人算着手里的银两,以后每个月都是如此,按照这种进度,就算三年后东家不给他们买船,他们也能挣够钱,也能买条新船。

跟着纪彬东家做事,竟然这么不同。

似乎生活都有了盼头。

他们以前还犹豫过,到底自己做事,还是跟着东家做事,如今心里终于有了答案!

先跟着东家!挣够钱了自己单干!

反正好日子还长着呢!

第二日的接风宴还是很低调,反正孙旺那边也是自己人,可菜色却是不低调的,特意没拿鱼虾,而是让他们店里做的猪牛羊蔬菜这种,孙旺家也是给做的。

毕竟他们在船上待了那么久,估计海鲜河鲜都吃腻了。

一顿饭吃完,再美美地领了让他们惊讶的月钱跟奖金。

不少人忽然生出一个想法,这样的日子,他们可以过上一百年!

原本按照卢益赖亚的意思,他们两个休息个十天就能带着人出去,可纪彬却道:“该休息还是休息,反正月钱还有,只是没奖金而已。该回家就回家。一共休息二十天时间,二十天后再过来。”

也是,挣钱就是为了家里,能回家看看也行。

至于他家的船只则停泊在码头,人要休息,船也要修缮一下,这才能用得更久。

这些船工们该回家该回家,该休息休息。

邑伊县的棉花运送也不用他们担心,振生已经通过纪彬联系好船只,根本不用他们这边赶工。

甚至纪彬觉得,两边不耽误其实也挺好的。

振生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詹明纪彬也是偶尔看看,但更多的事,振生可以搞定。

不过冰铺的掌柜林豪,这次跟着振生一起去江南。

振生代表詹明,林豪自然是代表纪彬。

虽然纪彬自己不出现,但他的人也要去逛一圈的,好让大家知道的,这生意仍然是他们两个的。

纪彬算着最近的事。

第一次船运成功,棉花顺利,就连詹明的西边商路,只等到明年开春就可以出发。

这些事有条不紊地进行。

他还是很放心的。

可船上的员工们休息了,纪彬却开始忙碌。

之前的收益还没焐热,就要付钱给作坊老板们。

纪彬当然是要下订单了!

那些汴京老板们给他下订单,他收到之后,肯定要把订单分散给各个作坊。

重中之重,就是漆盒跟珠绣贝绣,酸果酒,还有邓杉家的陶器。

刺绣跟酸果酒纪彬是不怕的,他早就吩咐过引娘跟里长包达,都要增加产量。

他们自然早就做好准备,赶在十月初三船运之前送过来,自然没问题。

甚至酿酒坊还新招了员工,现在的酿酒坊甚至不够大,还要扩建一点,不过多运个几次,数量稳定之后,估计员工也能稳定。

现在的纪滦村热闹的跟小县城一样。

刺绣坊更不用讲,引娘早早带着绣娘们在教兴华府的女子,她们的技艺虽然还不能做珠绣贝绣,却可以慢慢替换掉纪滦村那边原本要做的低档刺绣,做低档刺绣的绣娘则能腾出手做更好的绣品。

引娘把这些过渡掌握得都很好。

邓杉那边,他如今也开了个作坊,只是他家作坊不能开在纪滦村,只能在自己村子附近,毕竟那边的土质特殊,必须有用附近的土。

纪彬早早给他提过醒,基本不用多操心。

说句大话,之前合作很好的作坊,基本上都没问题。

问题最大的,也就是漆盒。

偏偏漆盒的需求量最大,这跟珍珠海贝不同,没有就是没有。

漆盒却是能赶工的。

可兴华府两个漆盒作坊已经各接了五百的订单,还是纪彬让樊城主去给的。

现在平老板又来五百,其他小单子有两百。

那合起来的一千订单就让漆盒作坊日夜赶工,准备装羽毛。

现在又来七百?

其他的作坊老板怕的可能是同行业的人抢生意,可这两个老板凑一起,都想把单子多给对方!

有多大能力揽多大的事!

他们心里清楚!

他们就算全家动员,一个月也只能做出四百出来,咬咬牙做六百。

反正新来的每人三百五十订单,加上运来的五百,一个月肯定做不出来,都不用想。

纪彬心里明白,但口头上肯定要催促,到时候能有多少是多少吧。

剩下的荆高庄丝绸,竹制家具,特色首饰。

那都好办,但竹制家具要少做些,现在已经入秋,马上入冬。

冬天卖这些东西,还是不好卖的,不如先稍微停一停,等到明年开春来卖,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