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 > 第192章 全速前进的工业革命

第192章 全速前进的工业革命(2/2)

目录

电报学堂的教室里,二十名女学员正用算筹练习译码。她们的羊皮纸上,\"江南丰收\" 被译成连续的短长信号,与《九章算术》的开方术口诀巧妙对应。当第一封跨江电报从上海发到京城,林璃看着译出的 \"制造局首舰下水\",忽然轻笑:\"今后朕批复折子,再也不用等半个月 —— 算筹码比八百里加急快了百倍。\"

最巧妙的设计在边疆地区。卫琳琅让绿萝卫在中俄边境设立流动电报站,伪装成贩卖苗绣的商队。当沙俄哥萨克骑兵的马蹄声传来,女电报员们只需敲击藏在货箱里的发报机,三十里外的清军炮台就能收到带着北斗纹前缀的预警信号。

启明十一年冬至,紫禁城的观星台改建为中央工业调度中心。穹顶的浑天仪被改装成蒸汽动力的全国工业地图,每个省份的钢铁产量、铁路里程、机械工坊数量通过齿轮转动实时更新。林璃转动中央的算筹控制杆,看着代表江南制造总局的金色齿轮加速转动,忽然对马戛尔尼伯爵道:\"先生的蒸汽机,在朕的算筹里,是推动文明的算珠。\"

各国使臣的观礼团被带到天津机器局,这里的自动化生产线让普鲁士军官惊叹。当他们看到女技师用算筹校准机床精度,用蒸汽动力的起重机搬运十吨重的锻件,终于明白为何清廷的铁甲舰能在渤海湾划出比风帆战舰更锐利的弧线。\"贵国的工业,\" 法国公使小心翼翼地说,\"就像用算筹摆开的战阵。\"

最得民心的是铁路带来的生活变革。直隶的棉农坐着火车去天津卖棉,车厢里的女教师用算筹教具讲解利润计算;云贵的土司之子通过电报与京城的学堂通信,电报码在羊皮纸上组成的,是苗文与算筹符号的奇妙诗篇。在上海的码头,搬运工们发现,印有北斗纹的铁路运输单,能让他们的薪饷计算精确到分厘。

启明十二年春分,首条跨江铁路桥在武汉合龙。林璃扶着刻满云雷纹的钢梁,望着江面穿梭如织的蒸汽货轮。二十年前扬州盐场的初雪突然涌上心头,那时她跪在盐田中拨弄算筹,粗粝的盐粒硌着膝盖,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刻着《九章算术》的竹筹,会成为丈量山河的标尺。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卫琳琅率领的神机营方阵正踏过桥面,燧发枪托上,新刻的齿轮纹与北斗纹相互缠绕,青铜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 那是江南制造总局最新改良的速射型火器,每个零件都经过二十一道算筹校验。

\"陛下,\" 陈墨竹踩着铁梯登上钢梁,怀抱着卷成筒状的蒸汽机车图纸,发梢还沾着锅炉房的煤灰,\"我们改良了火车头的锅炉,用双季稻秸秆压缩成燃料块。\" 她展开图纸,密密麻麻的算筹公式间,标着新设计的复式冷凝器,\"您看这个,通过三重循环系统,燃料燃烧效率提升三倍。现在每十里铁路只需携带半吨燃料,比煤炭轻了七成。\" 说着摸出块深褐色的燃料块,坚硬如铁的质地竟能敲出金石之声。

璟玥的电报机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黄铜指针在《万国电报编码》上疯狂跳动。译出的长报来自伦敦,马戛尔尼伯爵的字迹在信纸上跃动:\"英国议会通过《蒸汽法案》,条文多参照贵国的《工业集权令》。\" 随信附上的《泰晤士报》头版,泰晤士河畔的烟囱喷出的浓烟,与江南制造总局的烟柱跨越万里重叠。照片边缘,隐约可见东印度公司商船桅杆上飘扬的龙纹三角旗。

暮色中的工业调度中心,三丈见方的蒸汽地图正在轰鸣运转。齿轮咬合声中,代表铁矿、棉纺厂、兵工厂的光点此起彼伏,琉璃管道输送的蒸汽在地图表面凝结成细密水珠。林璃摩挲着腰间的算筹玉佩,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传来。远处传来火车汽笛,那是首列从武汉开往京师的 \"启明号\",车头上镶嵌的鎏金算筹纹,正随着车轮的震动折射出万千光芒。这场始于算筹的工业革命,终将如同她当年在直隶播下的双季稻种,在九州大地上长成支撑文明的参天巨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