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 > 第174章 完善盐政

第174章 完善盐政(1/2)

目录

扬州盐运司的地窖里,林璃蹲在蒸汽驱动的算盘算盘前,铜制齿轮转动的咔嗒声与滴漏计时器的滴答声交织,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独特的韵律。她面前的 ledger 上,用红、蓝、黑三色墨水记录着两淮盐场的产量、价格波动曲线,以及私盐流通的暗线 —— 那些在地图上蜿蜒的虚线,正是绿萝卫耗时半年绘制的走私路线图。

\"郡主,\" 卫琳琅抱着新收的盐引走进来,月白色官服上沾满盐粒,\"淮北盐商又在盐中掺石膏,导致徐州百姓腹泻不止。\" 她递上用宣纸包裹的盐样,潮湿的盐粒间夹杂着白色粉末,\"他们趁着梅雨季节,用漕运船夹带私盐,却在官盐里做手脚。\"

林璃用银匙取了少许盐样,滴入天工院特制的检测试剂。溶液瞬间泛起浑浊,她的眉头皱得更深:\"通知陈墨竹,在每个盐场设立检测站,用光谱仪分析盐质。\" 她指向墙上的《盐政循环图》,\"从今天起,官盐实行分级定价 —— 淮北晒盐每斤二十文,淮南煎盐三十文,掺入杂质的盐商,按《盐律》十倍罚款。\"

三日后的盐商大会在扬州运司衙门召开,三十六名盐商代表鱼贯而入,衣料上的盐晶在烛光下闪烁,却掩不住眼底的惶惑。林璃站在三丈高的盐场沙盘前,袖中滑落的不是笏板,而是一叠盖着北斗纹火漆印的密报:\"诸位的船队上个月在洪泽湖触礁三次,\" 她的指尖划过沙盘上的暗礁标记,\"但据绿萝卫的水情记录,那段水域并无风浪 —— 真相是你们将官盐卸在芦苇荡,换走私的私盐上船。\"

盐商之首汪明远的侄子汪兆铭突然站起,腰间的玉坠刻着已被查抄的汪家徽记:\"郡主这是欲加之罪!官盐定价忽高忽低,让我们如何经营?\" 林璃却展开《盐价调控章程》,算筹在沙盘上摆出供需曲线:\"当淮南盐场暴雨减产,淮北盐价自然上浮;若淮北晒盐过剩,淮南煎盐便降价 —— 这不是随心所欲,是按 ' 常平仓 ' 之法平衡产销。\"

真正的杀手锏在章程末页:\"即日起,盐商需缴纳产量一成作为 ' 平准基金 ',由皇家银行托管。\" 林璃望向窗外的运河,新造的蒸汽盐船正在试航,\"基金用于灾年平抑盐价,也可在盐场扩建时低息借贷 —— 你们的算盘,今后要和朝廷的算筹一起打。\"

卫琳琅在淮北盐场的行动同样雷霆万钧。她带着女官们逐户丈量盐田,手中的蒸汽测距仪喷出白雾,在盐滩上划出笔直的测量线:\"张老板,你申报二十顷盐田,实测只有十八顷。\" 她抖开盖着户部官印的地契,\"多报的两顷,是准备留给私盐作坊吧?\"

当盐商们发现新发行的盐引改用天工院特制的水印纸,暗纹在阳光下显现出北斗七星图,才明白这次改革的深度。更让他们心惊的是 \"连锁举报制\"—— 每个盐商的账本需由两名女账房交叉核对,举报属实者可分得罚款的三成,这让曾经铁板一块的盐商同盟出现了裂缝。

盛夏的两淮遭遇罕见旱情,淮南盐场产量骤减三成。林璃却不慌不忙,从平准基金中调拨十万两白银,通过皇家银行向淮北盐商预购晒盐。当满载淮北盐的船队抵达扬州,卫琳琅亲自监督开仓,官盐价格比私盐低五成,百姓们排着长队,手中的购盐证上印着卫琳琅的小楷批注:\"盐者,国之血脉,民之喉粮。\"

盐商汪兆铭不甘心失败,勾结漕帮在长江口拦截官盐船。但他不知道,每艘官船上都藏着绿萝卫的暗哨,船底的夹层里,改良后的燧发枪正枕着防潮的貂皮。当漕帮的快船靠近,船头的北斗纹灯笼突然亮起,神机营的火枪手从盐袋堆中跃起,铅弹在江面织成火网,漕帮首领的船桨刚举起,就看见对方枪管上闪烁的冷光 —— 那是用淮北盐晶打磨的瞄准镜。

捷报传来时,林璃正在天工院调试盐晶提纯设备。当她看到缴获的私盐中竟混有鸦片,脸色瞬间铁青:\"通知军机处,私盐与鸦片同罪。\" 她指向显微镜下的烟土颗粒,\"让卫琳琅在各盐场设立戒烟所,凡发现盐商夹带鸦片者,盐田充公,主犯流放宁古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