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借影刻石(2/2)
然而,怪事很快就发生了。
村里那些好酒的人,开始变得不对劲。先是那个赵五,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睡在山脚下,酒葫芦不见了。从那天起,他就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念叨着“我的酒”,看见谁家藏着酒,就跟疯了一样去抢。可抢到手,他又不喝,只是抱着酒坛子哭。
接着,村里另一个酒鬼,半夜路过那户富人家的院墙,突然就定住了,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块“石敢当”,嘴里不停地重复着:“不喝了,再也不喝了……”回家后,他把家里所有的酒都倒进了水沟,然后抱着老婆孩子痛哭流涕,悔恨自己年轻时因为喝酒耽误了正事。
最邪乎的是,有个外地的酒商,拉着满满一车好酒路过村子。车刚到那石碑附近,拉车的骡子突然惊了,车子一歪,好几坛酒摔在地上,碎了。酒香四溢,那酒商却像是闻到了毒药,捂着鼻子,脸色惨白,调转车头就跑,边跑边喊:“鬼!鬼啊!这地方的酒里有鬼!”
一时间,石湾村炸开了锅。大家发现,那块歪歪扭扭的“石敢当”,对一般的鬼怪好像没什么作用,但对“酒鬼”的执念,却有着奇特的驱散力。好酒的人路过它,要么会彻底戒酒,要么就会陷入对酒的疯狂执念,变得不像个人。
李老栓的腰好了些,拄着拐杖来到那块石碑前。他围着石碑转了两圈,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那些歪斜的刻字,又看了看石碑在夕阳下投下的影子,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把张三叫到跟前,指着石碑问:“三儿,你老实告诉我,你借的,是谁的影子?”
张三知道瞒不住了,只好一五一十地把当晚借了醉汉赵五影子的事说了出来,还把自己的“小聪明”当成功劳炫耀。
李老栓听完,气得浑身发抖,拐杖在地上戳得“咚咚”响。
“糊涂!你真是糊涂啊!”他指着张三的鼻子骂道,“我告诉你‘心正影正’,你当是耳旁风!守山人的影子,正的是他的‘心’,那是一颗守护、担当、坚韧的心。所以刻出来的‘石敢当’,才能挡住一切邪祟,因为它有‘正气’!”
“你借了赵五的影子,他的心是什么样的?是被酒泡烂了的,是悔恨、是空虚、是执念!你用这样一颗心的影子当‘魂’,刻出来的石头,哪还有半点‘正气’?它只有赵五的‘酒气’和‘执念’!”
李老栓痛心疾首地说:“普通的邪祟怕的是正气,不怕这酒气。所以它挡不了鬼。可那些被酒控制了心神的人,他们的执念和赵五的执念是相通的。这块石碑,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痛苦和悔恨。执念轻的,被它一照,就醒了,从此戒酒;执念重的,被它一照,反而陷得更深,彻底疯了!”
张三听得目瞪口呆,冷汗顺着额头往下淌。他这才明白,自己不是什么“创新”,而是犯下了一个大错。他以为只是借了个影子,没想到,是借了一颗被酒掏空了的心。
“师父,我……我错了。”张三“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羞愧地低下了头。
李老栓看着他,叹了口气:“起来吧。错已经铸成,得想办法弥补。”
第二天,李老栓亲自带着张三,找到了已经疯疯癫癫的赵五。李老栓给了赵五家一些钱,让他们好生照顾。然后,他让张三把那块“醉敢当”石碑挖了出来,拉到石匠铺里。
在李老栓的指导下,张三一锤一锤,把那歪斜的字迹全部凿平。石屑纷飞,像是凿去了张三心里的浮躁和侥幸。
接着,李老栓亲自出马,在又一个午夜,恭恭敬敬地请王老伯站直了身子,借来了他那笔直如松的影子。这一次,张三描影时,手都是抖的。他感觉到,那笔直的线条里,仿佛有一种沉甸甸的力量。
他用这块石头,重新刻了一块“石敢当”。这一次,三个字写得是中正平和,力透石背,仿佛不是刻上去的,而是从石头里长出来的一样。
新石碑重新立在了村口。自那以后,村里再也没发生过酒鬼发疯的事。而那块石碑,也恢复了它本来的作用,夜晚的村子,变得格外安宁。
张三像是变了个人。他不再偷懒,每一锤、每一凿都用心用力。他终于明白,师父说的“心正影正”,不是一句空话。石头是死的,但刻石头的人的心是活的。你把一颗什么样的心,灌注到石头里,它就会变成什么样的魂。
从此,泰安山脚下的石湾村,多了一个沉默寡言但手艺精湛的石匠。每当有人问起他“石敢当”的秘诀,他总会指着那块立在村口的石碑,说:
“你看它的影子,正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