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2/2)
名声打出去以后,江素又将玻璃窗户的模型摆了出来,结果不出所料,没用一个月,整个绥国只要家里有条件的人都开始纷纷换上了玻璃窗户,玻璃一时间也成了有钱人的标志。
肖衡之前已经做了诸多安排,用了一个月也将玻璃坊开遍了绥国。
而那个表面是玻璃坊东家的人一时间也在绥国风头无二,成了大家争先恐后结交的大商贾。
玻璃坊的生意多到够做一年,价格非但不降,还涨了不少。
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愿意花钱花时间等,都想给家里换玻璃窗户。
江素和肖衡看着这一个多月的账本,都十分满意。
肖衡也忍不住打趣道:“照这样下去,你的生意收入怕是要超过肖家了。”
江素被夸还是很开心的,而且也赚了不少钱,她笑笑说:“不是我的生意,这是你和我的生意。”
肖衡莞尔……
有了这些钱,江素反手就在榆城搞了家火锅店。
火锅店就叫江记火锅,开始人们都十分好奇,但只要吃过一次就感觉有瘾一般,忍不住想吃第二次第三次。
江记火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也在绥国开了十家分店,其中帝城的那家最大。
不光平民百姓,一些达官显贵也慕名来吃。
火锅的口味多样化,想吃辣和不辣的都行,几乎没有人说不喜欢。
甚至影响到了皇室,皇帝的御膳房里都多了一道火锅。
这时候家里用玻璃,出门吃火锅,也成了绥国人富有的象征。
江素内心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头一次体验到钱多到花不完的感觉。
当然除了钱以外,她的玻璃坊和火锅店给很多人都提供了挣钱的机会。
江素头一次知道什么叫承载,好像自己开了一艘船,船上站着很多和她并肩而行的人。
除了自己要走的更远外,还有把这些相信她的人一并带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事物的使命感。
马上就要入夏了,冰坊的生意又重新启动,火锅店里还免费给客人提供冰饮。
即便是天热了,火锅店的生意也是只增不减,门口每天都排着长龙。
虽然有很多人争先模仿江氏火锅,什么李氏火锅,王氏火锅十分的多,但吃过的人都说味道一般,不如正宗的江氏。
江素见那些模仿者都生意一般,又开始谈起了加盟和收购,毕竟人们拿着家当开个店也不容易,都是为了生活,江素也不忍看他们倒闭。
干脆把江氏火锅店开出了连锁加盟,那些老板对江素感恩的同时,还能继续赚钱经营自己的店,而且十分认真卖力,几乎不用江素督促。
她只偶尔派人去查查账,也乐得当个甩手掌柜,毕竟自己还有医术要学。
后来不知道是谁传出去,说江氏火锅的大东家是个只有十五岁的姑娘,聪慧无比,巾帼不让须眉。
人们开始都以为是谣传,但后来越来越多的见过了江素,人们也都信了。
一时间对这位年少有为的姑娘都纷纷开始了猜测,以为她是哪家大商贾的千金,独自出来历练了。
还有很多人想一睹芳颜,更有人打听这位江姑娘有没有婚配,对找夫婿有什么条件,直接要做媒。
江素对这些都不在意,每天心无旁骛的待在无医坊,认认真真跟着霍大夫把脉扎针。
任谁也不知道,这个女学徒就是传遍了绥国的江氏火锅店的大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