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林晚的逆袭 > 第1章 网红忏悔录

第1章 网红忏悔录(2/2)

目录

张总监露出标准的职业微笑:“这确实是李先生灵魂深处的一次深刻觉醒。为了准确表达这份沉重与决心,我们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查阅了海量历史档案,并邀请了国内顶尖的心理学专家和情感叙事作家,共同打磨这份忏悔文稿,力求每一个字都发自肺腑,直击人心。李先生本人也参与了多次修改,几度落泪,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重量和赎罪的诚意。至于捐赠,这是李先生践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弥补历史创伤的实际行动,也是‘新生疗愈中心’成立的初心。”

“文稿”?“情感叙事作家”?“打磨”?童童感觉左手小臂的灼痛感猛地窜了一下,几乎让她想立刻关掉屏幕。这哪里是忏悔?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成本高昂的“救赎秀”!李氏家族的财富积累史,那些被尘封在矿难报告和尘肺病档案里的血泪,那些真实的、沉重的、带着煤灰和血污的记忆,此刻正被熟练的文字匠人“打磨”成一份煽情的剧本,成为这位富豪在聚光灯下进行“灵魂表演”的道具,成为他商业版图上最新、也最光鲜的一块“道德牌坊”——“新生疗愈中心”。她几乎能想象那个中心未来的样子:光鲜亮丽的大楼,流水线般的“心理疏导”流程,墙上挂着经过美学处理的、无害的“历史印记”,或许还会出售印着“疗愈”、“和解”字样的昂贵周边。创伤,在这里被彻底商品化,被消费主义裹挟,变成了一场供人观赏、甚至付费参与的“共情盛宴”。

她的皮炎像一片烧红的烙铁贴在皮肤上。这就是“共情剥削”,赤裸裸的。那些矿工后代的真实痛苦,那些仍在呼吸困难的尘肺病患者的呻吟,都成了这场盛大表演的背景音效,成了提升“忏悔者”道德高度、并最终转化为商业利益的垫脚石。

“哗啦!”

一声突兀的脆响惊得童童一颤。她循声望去,是疗愈所里那个总喜欢坐在角落捏黏土的退伍老兵老赵。他面前的陶土杯子不知怎么摔在了地上,四分五裂。老赵怔怔地看着地上的碎片,双手微微发抖,脸色有些发白。新闻屏幕上,李兆廷那张沉痛而光鲜的脸还在晃动。

童童立刻关掉了电视的声音,刺耳的表演戛然而止,室内重新陷入一种紧绷的寂静。她快步走到老赵身边,蹲下来,没有立刻去收拾碎片,而是轻声问:“赵叔?没事吧?”

老赵没看她,目光有些空洞地盯着地上的某一处,嘴唇嗫嚅着,声音低得像耳语:“……炮弹……炸开的时候……声音……也是这么大……碎片……到处都是……” 他的手指神经质地蜷缩着,仿佛在试图抓住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童童的心沉了下去。她轻轻握住老赵冰凉颤抖的手腕,引导他慢慢松开紧握的拳头。她能感觉到他皮肤下脉搏的狂跳。“没事了,赵叔,这里很安全。” 她放缓声音,带着一种稳定的力量感,“只是杯子掉了。来,我们试试……把它捏回来?”

她从旁边的湿布上取下一小块湿润的、冰凉柔软的灰色黏土,轻轻放在老赵的掌心。那熟悉的、带着大地气息的触感似乎让老赵紧绷的身体稍稍松弛了一丝。他浑浊的眼神聚焦在掌心的黏土上,手指开始无意识地揉捏,动作笨拙却带着一种专注的蛮力,仿佛要将所有的混乱和恐惧都揉进这团沉默的泥里。他不再说话,只是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压抑的呜咽。

童童看着老赵布满老茧的手笨拙地揉捏着那团灰泥,看着自己左臂内侧那片愈发刺痒发红的皮肤。窗外,雨还在下,冲刷着这座巨大的城市。而城市的心脏深处,一场关于创伤、记忆与救赎的宏大表演,正通过无数块屏幕,将精心调制的“共情”贩卖给千万人。

她的“静默疗愈所”,这片拒绝喧嚣、拒绝表演的方寸之地,才刚刚开门,却已能清晰地嗅到,那从“永恒花园”方向飘来的、混合着名贵花香与资本铜臭的“救赎”气息,是多么的虚伪和危险。李兆廷那被聚光灯照亮的泪水,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某种脆弱的表象。

资本的围剿,或许比她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冠冕堂皇。她的左手,那该死的警报器,此刻正火辣辣地灼烧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