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 第348章 地铁的感受

第348章 地铁的感受(2/2)

目录

这份恩情,人民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此外,人民大会堂的宏伟、军事博物馆的震撼、故宫的辉煌、动物园里的热闹、颐和园的秀丽、北海公园的静谧,还有全聚德烤鸭的香气,都成了那段旅程里珍贵的片段。

只可惜当时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地方没来得及去,成了小小的遗憾。

后来因为工作,我常年在外奔波,如今回到总公司,终于不用再四处漂泊。

利用休息日出去走走、采采风,成了我最大的向往。

所以这次,我特意决定不开车,改坐公交车去体验如今的地铁,也算换一种方式感受生活。

我家楼下原本就有一路公交车站,那天早上简单收拾了行李,八点准时下楼等车。

可等了好一会儿,公交车也没来。

向路过的行人打听才知道,公交站早就改到东边去了 —— 原来楼下的路是单行线,经常堵车,为了方便通行,线路才做了调整。

更巧的是,以前的徐州路也换了名字,如今叫河南南路,连一路车的编号都改成了三零零一。

算下来,我已经八年没坐过公交车了。

上车投币时,才发现一元钱的车费竟没变化,还是那么实惠。可车窗外的景象早已不同: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愈发繁茂,郁郁葱葱的树木遮住了阳光;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林立在街道两侧;街边的商铺一家挨着一家,热闹又繁华,处处透着城市发展的活力。

四十分钟后,公交车到达终点胶东站 —— 也就是胶东地铁站。

站在路口望去,这里格外热闹:有来接站的人,踮着脚在人群里张望;有送站的人,正细细叮嘱着出行的注意事项;

还有进进出出的公交车,载着乘客驶向不同的方向。穿梭的人流与车流交织在一起,马路就像一条奔流的河,从地铁站这个 “源头” 不断向外涌动。

其实在坐地铁前,我早就向女儿打听好了流程。

她告诉我,先要下载 “青岛地铁” APP,按照提示填写信息就能用。我提前在手机上操作,看着屏幕上显示 “下载成功”,心里踏实了不少。

下了公交车,我直奔地铁站入口,心里满是急不可待的期待。

走进地铁站大厅,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被震撼 —— 宽敞的空间、明亮的灯光、整洁的环境,处处透着现代化的气息,和三十多年前北京地铁的模样相比,早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了确认之前了解的流程是否正确,我拿着手机走到执勤的安检员面前咨询。工作人员耐心地帮我完善了资料,还演示了如何操作,很快我就顺利通过安检,走进了电梯。

电梯往下走时,心里的浮躁渐渐沉淀下来,仿佛在一点点靠近另一个世界;

等返程时电梯往上走,看着楼层数字不断变化,又觉得一种希望渐渐明朗 —— 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步步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到了站台,我发现地铁隧道是双向行驶的,而且地下空间亮如白昼,丝毫没有身处地下的压抑感。

我忽然想起当年在北京坐地铁时,没有电梯,只能一步一步顺着台阶往下走,隧道也是单向的,听人说线路是绕着一个圆圈行驶,没法往回走。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感慨:如果没有国家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没有那些默默奉献的智慧人才,怎么会有如今这般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

地铁进站了,车门打开,我走进车厢。除了标准的普通话报站,车厢里的屏幕上还有动感图画提示 —— 清晰地标注着本站到达的站点,以及下一站的名称,一目了然。

不像当年北京地铁,报站带着当地口音,有时听得不太清楚。而且即便疫情已经过去,车厢里的人们大多还是自觉地戴着口罩,三年疫情仿佛让这成了一种习惯,透着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

地铁启动了,速度很快,可启动和刹车时却格外平稳,几乎没有明显的颠簸感。

这次乘车,我真正体会到了我国高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感受到了现代化技术带来的便利。

地铁有时在地下几十米深的隧道里穿行,黑暗中只有车灯照亮前方的路;有时又钻出地面,像一颗疾驰的子弹,掠过城市的风景。

这一去一回,让我仿佛穿越了时光 —— 从三十多年前的北京地铁,回到如今的青岛地铁;又从当下的便利,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走出地铁站时,阳光正好。

我望着来往的人群,心里满是感慨: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地铁奔驰般的速度奋勇前进;

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地铁飞驰般的力量实现腾飞。这列奔跑的地铁,满载着年轻人的梦想,渴望着在时代里绽放光芒;

满载着先辈们的梦想,期盼着祖国越来越富强;

满载着胶州人的梦想,盼着家乡越来越好;

更满载着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向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水平,坚定地迈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