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我决定写一篇散文《竹》(1/2)
窗帘缝隙里漏进的第一缕微光还带着蓝调,我便睁开了眼。
没有闹钟尖锐的催促,没有工作日清晨必须立刻起身的紧迫感,只是像身体里装着一枚精准的生物钟,到了五点整,意识就从朦胧的梦境里轻轻浮了上来。
侧耳听,窗外的世界还浸在未完全苏醒的静谧里。
楼下法桐树的叶子偶尔被风拂动,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大地还没睡醒时的呓语;远处传来几声零星的鸟鸣,不是白日里热闹的合唱,只是两三声试探般的啼叫,仿佛在确认新一天是否真的到来。
室内更静,床头柜上的时钟秒针滴答走着,节奏缓慢得像是在配合这清晨的慵懒,却又准确地印证着我醒来的时刻 —— 不多一分,不少一秒,就像过去无数个日子一样。
我没有急着起身,而是保持着平躺的姿势,感受身体从睡眠中苏醒的细微变化。
指尖先是有了轻微的知觉,接着是手臂,然后是双腿,像是有股温和的力量慢慢流过四肢百骸,驱散了残留的睡意。眼皮不再沉重,视线逐渐清晰,能看清天花板上吊灯投下的微弱阴影,能分辨出窗帘布上细小的纹路。
这种自然苏醒的感觉,比被闹钟惊醒时的慌乱舒服太多,没有心跳加速的紧张,没有头脑昏沉的困顿,只有一种从容的、与时间合拍的平和。
想起刚开始养成这个习惯的时候,还是十几年前在学校备考的日子。
那时候为了挤出更多学习时间,每天定好五点的闹钟,强迫自己早起。起初的日子格外艰难,寒冬里被窝的温暖总让人忍不住赖床,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往往要挣扎好几分钟才能坐起身。
可慢慢坚持下来,身体竟渐渐适应了这个节奏,后来就算关掉闹钟,到了五点也会准时醒来。
如今早已不用为备考奔波,工作日也能稍晚些起床,但这个刻进骨子里的习惯,却像老朋友一样,陪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从未缺席。
窗外的光线渐渐亮了些,蓝调慢慢褪去,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橘色。
我深吸一口气,闻到了空气中带着的清新气息,那是清晨特有的、混合着露水与草木味道的芬芳。
没有工作日的匆忙,没有琐事的烦扰,这一刻的时光,安静得让人满心欢喜。
我知道,接下来的一天,我可以从容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读一本喜欢的书,做一顿可口的早餐,或者只是坐在窗边,静静地看着太阳慢慢升起。
这种多年养成的自然醒,早已不只是一个习惯,更像是一种与时间的默契。它让我在每个周六的清晨,都能第一时间拥抱这崭新的一天,感受着这份独属于清晨的宁静与美好,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温柔的期待。
我决定写一篇散文《竹》,我喜欢竹的挺拔、坚韧、虚心、有节气,反感有些人虚伪、阿谀奉承的人,于是写下了:
做人要如竹:
竹,是四君子之一。之所以被排列在“梅兰竹菊”其中,就是因为它有君子之风。
何为君子,就是做人坦坦荡荡、品行高尚、贤德之人。孔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意子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光想着自己,应胸怀天下。
竹,从破土而出到亭亭而立、枝繁叶茂,可以说是一生生机勃勃,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它从不埋怨风雨霜雪对它的肆虐,即便上面的风给它很大的压力,它也不会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在周边的竹林。
竹,独立向上,从不诋毁、嫉妒、怀疑他人,可以说是高风亮节、风骨照人。
它从来没有私心杂念,不去为了一些私欲而被他人鄙视,它把自己言行举止都展现在晴朗的天空之下,谁都可以看的见。
竹,它的叶子像一把把柳叶刀,它不是扎向人的心,而是用岁月的刀,一边雕刻着创业的沧桑,一边雕刻着一个企业的辉煌。
竹,它有良好的韧性和耐性,它有着一个真正男子汉的心胸。坚持不懈、理智、冷静。
有人说自己不喜欢竹,说竹可惜无心。竹不是无心,而是心胸宽广、
能容纳大海、山川,超越自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