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文化小传承(1/2)
暑假的第一天,新村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没有像往常一样疯跑打闹,而是围成一圈,眼巴巴地盯着王老爷子手里的陶泥。
\"看好了!\"老人突然把泥团摔在转盘上,\"拉坯不是绣花,得用劲儿!\"
泥点飞溅到孩子们脸上,却没人擦——他们正盯着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像变魔术一样,把一坨灰扑扑的泥巴,变成了圆润的陶碗。
夏澜站在树荫下微笑:\"文化传承,有时候就得从'溅一脸泥点子'开始。\"
非遗课堂的第一课,王老爷子没教技法,而是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挨骂体验券\"。
\"凭这个,\"他敲着黑板,\"可以换我骂你们三次。\"
八岁的豆豆第一个举手:\"爷爷,能多骂几句吗?我想学您上次那个'冰裂纹'...\"
老爷子眼睛一瞪:\"冰裂纹?你连泥巴都捏不圆!\"——说着却抓起豆豆的手,带他按在陶泥上,\"感受这力道!太轻了裂不开,太重了全碎!\"
神奇的是,一个月后,孩子们的作品展上,最惊艳的竟是个歪歪扭扭的陶罐——豆豆故意摔裂了半成品,用金缮技术补出了星空纹路。标签上写着:\"王爷爷骂出来的作品。\"
周婶的\"少儿药圃课\"更绝。
她不教认药材,而是让孩子们蒙眼摸药——
摸到刺手的,是清热解毒的蒲公英;
摸到毛茸茸的,是治咳嗽的枇杷叶;
摸到黏糊糊的?\"那是老子熬糊了的安神汤!\"
最受欢迎的是\"毒药课\"——周婶把误食会腹泻的草药混在篮子里,谁挑错了,就得喝她特制的\"解苦茶\"。
\"苦不苦?\"她看着皱成包子脸的孩子。
\"苦!\"
\"记住了?\"
\"记住了!\"
现在,新村小学的孩子们玩捉迷藏,都改成了\"找毒草\"——谁认错草药,就得给全班熬一周凉茶。
张叔的孙子小张,把爷爷的轮椅拆了。
轴承改成陀螺,支架做成弹弓,连刹车片都变成了\"火星车模型\"的零件。夏澜发现时,这堆\"废铁\"正被孩子们争抢着组装新发明。
\"这算破坏文物吧?\"志愿者小声问。
小张举起一张泛黄图纸——那是张叔生前画的:\"爷爷说,东西不用,才是真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