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技术引领(1/2)
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的轰鸣声中,夏澜蹲在稻田里调试传感器。当\"天宫空间站非遗实验舱\"成功入轨的消息传来,她手中的仪器突然发出嗡鸣——王老爷子的陶轮数据,正通过北斗卫星回传到她面前的平板,而屏幕角落闪烁着空间站发来的请求:\"急需调整陶土配方,太空湿度异常。\"
\"告诉宇航员,\"夏澜抓起把泥土塞进光谱仪,\"加3%的月壤模拟剂,再用力摔打二十下。\"她转身对目瞪口呆的技术团队笑道:\"没想到吧?咱们村第一个用上5G+卫星双链路的,是老爷子的陶轮。\"
智能农场里,周婶正用AR眼镜扫描药草。突然,眼镜投射出红色警告:\"叶片褐变,疑似宇宙辐射影响。\"老人嘟囔着\"瞎扯\",却还是按提示撒了把特制肥料——配方来自空间站植物实验数据。
\"这叫天地共耕。\"夏澜展示着同步数据流。空间站的光合作用参数实时优化着大棚补光系统,而周婶的草药生长记录,正帮助科学家修正太空种植模型。最神奇的是\"宇宙育苗计划\",那些在太空经历辐射的种子,回到地球后由王老爷子用古法培育,长出的植株竟带有金属光泽。
农业部专家考察时,发现田间地头的传感器都套着手工编织的保护套。\"卫星种菜也得穿毛衣,\"周婶给探头裹上药草防虫包,\"这是规矩。\"
\"智慧旅游平台\"上线那天,系统突然崩溃——因为同时涌入的百万用户中,87%都点击了\"王老爷子骂人模拟器\"。这个意外爆红的AI功能,源自对老人三十年教学录音的深度学习,能根据用户作品给出不同风格的毒舌点评。
\"你们搞这破玩意儿!\"真人王老爷子气得摔杯,却被动作捕捉系统记录下新数据。当晚,AI新增了\"暴怒模式\",粉丝数翻倍。更绝的是\"周婶问诊\"功能,用户上传舌苔照片后,AI不仅分析体质,还会推送对应的骂人语录:\"让你少吃冰棍非不听!\"
技术总监担心\"亵渎传统文化\",夏澜却调出数据:使用过AI服务的游客,线下体验参与度提升210%。\"科技不是来供在神坛的,\"她指着正在教AI识别陶土的老爷子,\"是来挨骂的。\"
谷歌工程师到访时,夏澜带他们参观了最机密的\"超算中心\"——其实是张叔的轮椅改装工坊。老人正用废旧零件组装奇怪装置:\"这是量子陶轮,转快点能看见平行宇宙的自己。\"
众人哄笑,直到设备真的检测到量子态波动。原来轮椅电机产生的特殊磁场,恰好符合某类量子实验需求。三个月后,新村\"废品站\"诞生的算法,竟优化了谷歌量子计算机的纠错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