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出门(1/2)
送走了张氏,一家人都舒了口气,沈氏吃过午饭便一觉睡到酉时初刻才醒过来。虽然睡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晚间她也是能照样睡的香甜。
倒是因着珍真提到了那小船,李正泽有了去木匠家看看小船的心思。便在吃完饭的时候说了过两天要去趟木匠家,看看小船造的怎么样了。
珍真一听便立刻道:“爹,把我带上吧。我好久没跟你出过门了。”
沈氏白了她一眼,道:“大闺女了,哪有随便出门的道理。”
珍真一听,便苦着脸看着李正泽。
李正泽好笑的看着她,向着沈氏的方向努努嘴。珍真心领神会的点点头。
她便缠上了沈氏,像牛皮糖似的凑到沈氏身边,抱住她的手臂直摇,“娘,我还是小娃娃呢。等和大姐一样大的时候才算大闺女。再说,那个时候不能出门了。那现在就更要抓紧时间出门了。娘,你就让我去吧。娘,娘。”
沈氏被她缠的东倒西歪,忙把手臂抽出来笑道:“泼猴,去吧,去吧。”便见着父女俩挤眉弄眼的好不快活。
大约过了两天,李正泽特意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出门。要说看得出晴天也只能通过天边一丝金红之光来判断了,因为此时不过是天刚刚亮时候。
珍真兴奋的坐在牛车上,环绕着湖边走出山谷之后,那种激动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山路边的小草上还有许多的小露珠,煞是惹人喜爱。珍真也许久没有出过门,一路都是东盼西顾的观赏着。
“爹,你定的小渔船有多大呀?”珍真漫不经心的随意问着,一面随手拉了一枝路边支出来的小树枝。
“有一丈多长。他也没做过,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呢。”李正泽看了看东方出来的红艳骄阳,对着牛屁股挥了一鞭。牛车瞬间飞奔起来。“拉好了,咱们快点赶路。”
那木匠的家离芙蓉村也有点距离,正好在村子与城里之间。他家的院落实在是大,珍真围着走了一圈,至少有自己家三倍大。可是多数的空地上都堆着许多的木料,一根接一根的摞起来。
那木匠姓宋,周围的人家都叫他宋木匠,是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子,精干的很,大儿子和珍真差不多大。
见着李正泽来了,便迎了出来。“李大哥,快请进来。”
珍真跟在李正泽的身后进了屋里,却见屋子里也堆着各种打制好的桌椅板凳。她好奇的看着,惊觉这些都是自己家没有的。
“宋老弟,你别客气。我就是来看看小船做的咋样了。这不,我家闺女对它很是好奇,闹着要来呢,真是让你见笑了。”李正泽客气的拱拱手,笑道。
“哪里。说来这船我还真没做过,也就是按着你说的做了一只。你来的正是时候,我正等着给它上漆呢。要不你看看有啥不对的地方,我也好改改?”说着便起了身,领着李正泽父女两出了屋子,绕过西厢房,进了院后的后罩房。
果见一只一丈来长,小半丈来宽的船,两头搭在板凳上。显见是已经做好了。
珍真围着小船走了两圈,又站在船腰上仔细的看了半天,再用手在船板上使劲的压了压,笑着道:“真是结实,就是不知道漏不漏水。”
宋木匠笑了一下,“没上漆不敢沾水呢,等上了漆在试试。这船身都是用一块一块的大木板镶成的。用的上好的胶粘起来,应该是没问题了。不过这也是我第一次做船,要是有啥不好的地方,可得请李大哥多多包涵了。”
“诶,哪里。本就是我求着你做的。只要能用就是了。”李正泽连连摆手。
因着小船还没做好,珍真又对着屋子里边上的一个弧形的架子来了兴致。她也没理会李正泽二人的谦让,径自走到架子边上,仔细的看了看。总觉得这架子十分的眼熟。围着架子走了两圈,她突然笑了一下,跑到宋木匠身边道:“宋大叔,那只架子可是用来套在牛身上用作犁地使的?”这可是和前一世,套在牛身上的犁地架子差不多。
宋木匠惊了惊道:“是用来犁地使的。那客官让我做这个的时候我还纳闷了很久,才知道是用来犁地的。敢问你又是从那里知道的呀?”
珍真愣了愣道:“不过是爱翻两本书,从我哥哥的书本上看来的。”又转身对李正泽道:“爹,不如,我们也请宋大叔做一个吧,这个用来犁地可是省劲了,比家里用地耙省时间多了,而且又比地耙犁的深。”
李正泽哦了一声,也对这个架子来了兴趣,上前去看了一会,指着圆弧下端支出来的一段木桩道:“那这又是用来做啥的?这没了栓地耙的,咋犁地呀?”
说来宋木匠也只是知道这木架是用来犁地的,并不清楚到底如何犁地。便也聚精会神的看着珍真。
珍真道:“需要请铁匠打制一个大铁锹,一段制成小圆桶装的,中间镂空,正好把这端庄子插到小圆桶里。那铁锹也是比一般的铁锹来的宽和长,且也是要有点弧形正好。再把这个圆弧的架子套在牛身上,前端用绳子拴住,便能行了。”
李正泽二人都听的仔细,听罢都唬了一跳。如此说来是要比地耙犁的深。这可是关系到收成的多少,不由赞了一声妙。当即就请宋木匠再为他做一个这样的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