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池鱼 > 第134章 风云涌(一)

第134章 风云涌(一)(2/2)

目录

好在这令人琢磨的一夜过去,翌日满京都包括皇宫里的人都知道了方书迟平安无事归来的事情。

此事说重不重,却引得贞景帝从宫中派出了太医登门问候,还送了一根百年老参滋补。

众臣品味过来这位在御前当红的势头,即使失踪多日也没有丝毫消减,紧跟着贞景帝之后,也纷纷带了礼上门探望。

朝中与方书迟交好的官员屈指可数,但这日梅苑里热闹的像是要过节,好不容易以养病之由送走了诸位贵客,他又回想起来,今日连沈宓和摄政王这种不按照常理办事的贵客,都差府上侍卫送了礼过来,却还有人连场面姿态都没露。

他立在门前发了半晌愣,恍然听见有人喊他,侧过身看去,收拾干净换上新衣服的英英,头发绑成了个双丫髻,正站在廊下叫他,“方二,我…”

她还是纠结地揪起了衣服,将衣面揪的起了褶子,又十分心疼地想要捋平展。

方书迟擡步向她走过去,停在她面前,“别叫方二,叫哥哥。”

英英擡眸看着他,眼底全然是紧张和纠结,依旧轻声喊道:“方二。”

方书迟无奈地摸了摸她的头发,“好,你不叫就不叫吧,别拘束,就当你有了个新家。”

听他这样说,英英才放松片刻,脑海里想起来今日见到的那些人,又皱起了眉头,“方二,你是做官的吗?”

方书迟点了点头,“是。”

她抿了抿唇,“你做的官是不是很大?”

方书迟又应了一声“是”。

“方二…我有些怕。”

她只不过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一时之间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从无人问津到往来鸿儒络绎不绝,她在这不属于她的方寸之地,头一次感觉到了人际带来的手足无措和慌张。

对她来说,她只不过是收留了一个从山林中滚下来的笨蛋方二,她只认识方二。

可面前这个,是眼前阆苑仙葩的主人,是那些人口中的方大人,她不认识,却又熟悉。

“别怕,你再也不是之前那个‘小瘦马’,你是方英英。”

方英英点了点头,没多久停歇,又忽然抓紧了他的袖子,本来逐渐缓和的眼神变得局促起来,“方二,有人来了。”

方书迟慢了半拍,抚着她的肩膀转身,一眼望见站在庭中月色底下、满身曝寒的人——

池霁身旁的那树枇杷花开的很好,丛绿之中白色的花片缀在上头垒成牡丹样,花瓣温润软糯,像是糖糕做成的点心,在夜色之中显得突兀又不太真实。

他就站在树底下,静静打量着他们。

来了不念,念时不来,方书迟总算知晓了为什么人会口是心非,他隔庭与他相望,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或者说,他有些话该说,说出来却不好听,而有些他不该说的话,本身就没有必要说,说了也是徒增烦恼,还不如无论如何都闭上嘴。

于是隔着半片庭院遥望,行止言失。

“听闻方大人带伤回京,池某特来探望。”

方书迟微张了张唇。

他回京时可没传出带伤的事情,况且后背上那一剑养了这几日,也好了大半,行动之间毫无破绽,旁人应该轻易瞧不出来。

可姓池的却一语道破。

他看着庭中的人忽而凝了凝眉,“是你派的人吗?”

回来待了一日,他也听府中管事说了京城中近来发生的诸事。

此前他遇刺之事被上头的人拿来做幌子,明里是为了追踪他的下落,暗地里实际是为了在京城内部布兵,试探满朝文武的立场和摄政王府的忠心。

原本这于他来说,只不过是因为纠察之为进行的有些过激,而发生的一件普普通通的寻仇事件。

现如今了解原委,认清他在这里头起的作用、能达到的目的了之后,他才知道,他不过是被人计算,成了这一盘棋中,最关键的一手。

而下棋的人,除了他那不明目的就药了他七日昏迷的兄长方书白,还有他一直忠心耿耿替其操事的贞景帝,最后还有,这庭中曾与他肌肤相亲的池自贞。

或者说,他才是这棋盘里头,指点江山的主谋。

池霁听他话里,猜到他误会了什么,却没有出言解释,忽然上前半步——

只见方书迟立马将他身旁的小姑娘拦到了身后,冷眼盯着他道:“池自贞,别再往前了。”

别再往前了。

池霁被他足够冷漠的声音制在原地,看了眼他护着的方英英,“你认为我会派人去杀你?”

方书迟长身立在檐下与他对峙,反问:“你凭什么不会?”

——

作者有话说:

方书迟:明明是你说的两清。

(放心,英英是个助攻。)

求波小星星!拜托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