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日沉楼(七)(2/2)
屋里点了盏灯火,方书迟就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地看着面前的小姑娘,熟练地在角落找出来些能接水的器物,放在漏水的屋顶底下盛着。
但随着雨势变大,漏雨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屋里几乎没有再能盛接的器物,床上几处都放的挤不下人了,两个人只好拿草垛找了个不漏雨的地方坐下,守着一盏微弱的灯火,大眼瞪小眼。
“你爹娘呢?”方书迟没忍住问。
小姑娘神色淡然,“我没爹娘。”
方书迟沉默一瞬,略微有些动容,又问,“那你一个人在这里住了多久?”
小姑娘淡漠地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回答。
方书迟换了个交流的方式,“其实我也没了爹娘,而且一个人住了很多年。”
对方毕竟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就算心底再怎么防备,也该知道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爹娘开玩笑哄人,于是心下恻隐,微微擡眸多看了他一眼。
方书迟冲她笑了笑,低头解下了自己腰上的玉环,在昏暗的光线中朝她递去。
小姑娘歪了歪头:“?”
“我身上没有值钱的东西,唯有这一件还能入眼,”他擡眸望了眼屋顶正在往下滴的连成线的雨水,接着道:“夏季雨水来势汹汹,且不知晓何时才能停,恐怕接下来几日,都要你好心收留。”
小姑娘随意扫视了一周,望着满屋漏的雨水,“一间破茅屋而已。”
方书迟看着她笑了笑,“一只花不出去的玉环而已。”
从白天看她在光线底下盯着玉佩的眼神,方书迟就知道,她喜欢这玩意儿。
小姑娘正是爱漂亮的年纪,没道理会不愿意怀揣这种洁白温润的美玉,得感慰藉。
他将玉环放到她掌心,自然而然问,“我姓方,在家排行第二,别人都叫我方二,你呢?”
小姑娘抿了抿嘴唇,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我是被发卖的途中逃到这处山脚的,茅屋不是我的,床也不是我的,那时候只听他们叫我‘小瘦马’。”
方书迟皱眉,“你还记得是谁发卖的你么?”
小姑娘一阵静默,并未回答。
方书迟已然从她神色里猜到了答案。
“你念过书吗?”
方书迟点头,“念过。”
“那你帮我取一个名字,这玉环我就不要了。”
方书迟没有接她递过来的玉环,擡眼往了眼屋外、夜色中都如纱衣一样的水雾,浓浓裹着茅屋周遭,只是低眸抄起一旁的木棍,在地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个“英”字。
“这个字,念英,诗经上有‘英英白云,露彼菅茅’,是说云雾沾湿芦草。”
小姑娘目光直视着地面那个字,低低念道:“英,英英白云…”她反复回味,又低低弯了弯嘴角,“真好听。”
方书迟冲她笑了笑,“英英,还不困吗?”
英英眼眸微闪,后知后觉应了一声,“不困。”
好似取了个名字之后她便有了人气,防备也不比先前那样重,与方书迟坐在烛火前,说了许多有关于这座茅屋的事。
她在这里住了有半年,怕那些发卖她的人找她,就一直没挪地方,偶尔拉着牛车进城乞讨些银子攒着,以备日后逃命。
平时也只靠野菜和山上的野味饱腹,虽然纤细的胳膊腿看着一掰就折,实则她力气大的很,弹弓也打的不错。
不过屋前屋后光的什么都没有,方书迟也疑惑,“怎么没见你的牛车?”
“牛车还要从这里走出去三里地才能见到,我放在一个农户家里,偶尔到进城的时候才会上门去牵。”
所以一开始她就没有打算不管他。
“你不怕我是坏人?”方书迟问。
英英看着他认真地说:“一条贱命而已,就算你和那些人没有找上门,我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
方书迟看着她清秀的面庞,一时多了些温情,“你心胸豁达,却也要睡觉,你若不相信我,便抱着斧头睡。”
英英没搭理他,随便在角落找了个地方靠着闭上了眼睛。
这一夜,屋漏偏逢连夜雨,始终不见停。
……吆吆吆
作者有话说:
方书迟:其实田园生活也不错。
注:“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出自《诗经.小雅.白华》
英英:轻盈明亮的样子。
古代“瘦马”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在七八岁之时,被人口贩子买回后调习,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入秦楼楚馆,以此从中牟利。因贫女多瘦弱,“瘦马”之名由此而来。
求波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