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池鱼 > 第75章 此中意

第75章 此中意(2/2)

目录

姚如许当日在庐州时,后背至心口被刺了一剑,倘若不是韩礼那老匹夫的手稍有偏差,他今日也没机会再站在沈宓面前。

他的伤势就那一处,虽说伤在心脉,却也比沈宓好的多,几个月养下来,人已无大碍,瞧上去与常人所差无几。

听见轮椅轱辘滚动的响声,便转身朝着门口望,看见沈宓瘦成一把骨头窝在轮椅里,他心下泛酸。

上一回见面他尚且运筹帷幄、从容自若,几月不见,已没了往日风光,活脱脱就是一副病秧子像,瞧着也似命不久矣。

三人临于亭子底下,煮着一壶沈宓往日喜爱的茶,却相顾无言。

想说的话有太多,此情此境又觉得没有必要再多提,想问的问题也诸多,启唇又怕问到了伤心之地,徒增对方烦恼。

从前无话不谈的局面,成了如今这样的无话可说。

好似从前的局破了,他二人交情也随着那些冤孽一起死在了凤凰阁下。

“不知姚大人今日来此所为何事?”闻濯不忍干耗着,便想要撵人。

“探病,”姚如许终于找到由头开口,问出了想问的,“世子的伤,近日恢复可还好?”

沈宓冲他点了点头。

“下官从府中带了些滋补药材,方才移交给了前院的管事,倘若能够用得上最好。”

沈宓冲他笑了笑。

“世子…”他顿了顿,看着沈宓的眼神还是有些无法释怀,“可有想对下官说的?”

韩礼等人以及谋逆复辟前朝之事,对沈宓来说,早在凤凰阁那日,同他必死的决心化作了尘烟。

而对于他们这些被蒙在鼓里,坚持着愚忠和愚信的参与者来说,无疑又成为了他们心中一道新的过不去的坎。

困住沈宓的桎梏被他自己亲手折断。

困住他们的枷锁,却仍旧在那些他们心甘情愿的岁月里,腐蚀着他们的坚持和良心。

他们的故事还未彻底有个终结。

但他们都无比希望,能够从沈宓这个唯一解脱出来的人身上,找到一个释然的答案——

沈宓冲他摇了摇头。

他确实无话可说。

***

闻濯毫不留情地送了客,陪着沈宓又在亭子底下坐了一盏茶的时间。

杜若上门时,瞧着沈宓的脸色不怎么好看,把完脉后,便眉头紧锁,“忧思过度也伤身,如今这副样子,就不要再纠结了。”

闻濯盯着沈宓半晌没说话。

待杜若配好明日要煎的药材,又挪到他身侧倏地开口,“人活着,又如何能够不思虑呢?”

杜若愣了愣,将配好的药材打包递给他,“人好不容易活下来,思虑的就该是些、乐完了还想乐的芝麻小事,命都没了,操那么多心有什么用。”

闻濯觉得他的话虽然直接不计后果,却是再坦诚不过的道理。

“倘若我将他关起来,谁也不见,会不会好一些?”

杜若愣了愣,扭头睁大了眼睛看他,“你说谁?”

闻濯随手一指屋里正盯着他俩看的沈宓,“自然是他。”

杜若:“……”

他有时候真的觉得,堂堂摄政王其实是个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莽撞人。

药材配完,剩下的事情便不需要他忙活,趁着气氛还没变味之前,他火速离开了这座令人融入不进的王府。

屋里两人还在对峙。

桌上放着今日煎好的汤药,苦的发涩的热气飘在屋子里,如同一根勒着脖颈的细绳般,让人呼吸不畅。

闻濯率先打破僵局,挪去窗台将窗柩支开,露出个灌风进来的口子,回头瞥见的案上插的枝山茶花,忽然想起来去年冬天,他二人齐齐倒在雪地里赏梅的情景。

这两天王府里的梅花还没开,世子府湖心亭那边的梅林,他还没得空去瞧过,估计已经开了有几日。

“赏梅还是得下雪天好。”

他走进屋里,挪去沈宓傍边,将他身上的大氅解下,指尖掂着他的脖颈,缓缓蹭了一下他凸起的喉结,“生气了?”

沈宓摇了摇头:并没有。

闻濯像是得了甜头,停在他颈子里的手指开始肆无忌惮,仔细顺着他的血管往下,碰到他温热的衣襟里,摸了一把单薄的锁骨。

他擡眸盯着沈宓的眼睛,指尖继续往下,在他胸口的皮肤上找到了去年年关,贺云舟拿刀留下的疤。

接着长叹了口气,无奈地埋头栽进沈宓颈窝里蹭了蹭,“怎么那么瘦啊,还浑身是疤。”

沈宓微微擡手放在他腰侧,轻轻道:“养一养…”就好了。

“想亲都怕折腾坏了。”

沈宓面上见了笑,“夸张。”

“是吗?”闻濯从他颈窝间起来,往他唇上凑了一下。

沈宓点了点头,刚张开嘴唇要出声,就被他凑上来堵住了要伸展的舌尖,随即被深深缠上。

齿列和上膛挠出层出不穷的痒,他微微瑟缩了下,纠缠的动静瞬息而止——

他睁开眼睛瞧着闻濯,“痒…”

闻濯心尖猛然一坠,食指撑着他的下巴擡起,再次缠了上去。

……

作者有话说:

闻濯:每天都想亲亲抱抱举高高!

他俩分开了二十章,这样的剧情怎么也得写够本!

注:标题是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

“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出自明·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是指外强中干的意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