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节(2/2)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多样性也大幅提高,人们对八大碗的崇拜渐渐不比从前,可是福禄村八大碗做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婚宴,却是收进县志的代表性菜系。
听到这个消息,林海生很是兴奋,这就是说还是有调解余地的。
只不过,那位姜总要求有些多:鸡必须是刚隔年的小鸡,鱼必须是现杀的白河鲤鱼,猪也必须是家养的黑猪,还有牛羊肉之类提了一大堆要求。
林海生一合计,除了那套清朝老碗,其他都好办。
所谓清朝老碗,是人们对福禄村八大碗最具代表性餐具的简称,是清末年间的青花粗瓷八盘八碗十六碟。
其实这也不难办,市场上仿品很多,很容易买到一模一样的。难办的是,那位姜总要求必须是福禄村路家的那套。人说了,只有配上路家的青花碗,才算是最原汁原味的八大碗呢。
看来这位姜总还真对八大碗颇有研究。不拿出点真家伙式儿来,是不好糊弄了。
福禄村唯一的一套清朝老碗现在路平安爷爷手里,是从路爷爷的爷爷那里传下来的。被老爷子当宝贝一般收着,早就不肯拿出来待客了。
路家祖上在清末出了一位很有名的红案师傅,谁家有喜事,夹起一把菜刀就去帮忙。后来还成立了自己的宴席班,全碗全碟,全套家伙,只要主家下了定金,保证给弄得妥妥当当的。
那套老碗就是那个时候置办的,总共十套,一席开十桌都没问题。
只可惜,瓷器易碎,历经岁月,那十套青花大碗,破的破,丢的丢,到路平安爷爷这辈儿,十套才勉强凑齐一套。虽说不是什么名窑名瓷,却因为有了年头,又传承有序,不仅在路家,就是在整个河西市,也算是绝无仅有的老物件了。
老爷子好好珍藏着,至今只露过一次,就是市农业局的刘局长来福禄村指导种樱桃那年。为表感谢,平安爷爷亲自上阵,不仅操办了八大碗宴席,还把祖传的老碗拿出来装菜。
从那以后,那套老碗就再没露过面。爷爷说了,那是留给他家平安做陪嫁的,等孙女结婚那天,他要亲自做一席八大碗,就用自己的祖传老碗,待姑爷。
林海生去找路爷爷时,路平安刚去市里送蜂蜜回来。
林海生把情况一说,爷爷有些为难。老碗再粗也是瓷器,瓷器就怕碰,上一次款待刘局长时,有一只碗就被个毛手孩子磕掉了一块瓷,心疼了他很久。
爷爷还在犹豫,路平安却一口答应,“再宝贵也只是一套物件,如果能帮上乡亲们,哪怕是都打碎了也值。”
本来是留给孙女的嫁妆,孙女都答应了,爷爷也不好再说什么。再说,他也愿意为林海生解点忧,平时平安不在家,家里的大事小情也多亏了人家帮忙。
16.杀鸡给猩猩看
留出采办食材的时间,宴席定在了周六的晚上。没想到那位姜总半路又提要求,宴席地点要一个远离村子,最好庭院敞阔,绿树环绕,紧靠白水河的农家小院。
几个条件一凑,非路家莫属了。
路平安不禁皱眉,又是她家碗,又是她家院,这位吃货姜总,到底是几个意思?
不过,路爷爷倒是挺高兴,在自己家办宴席,老碗不离家,他反而更放心。
宴席当天下午,路平安和路旺顺开车去镇上开饭店的六叔家拉消毒柜。林海生想得周道,村里人吃流水席习惯了,很多细节不讲究,可是人姜总是谁啊?城里的讲究人啊。所以搬个消毒柜过来,把碗碟都放里面消消毒,再当着他的面拿出来用,也好让贵客放心。
从镇上回来,路平安开着旺顺家的小货刚拐进她家门前的槐荫小路,就看见了停在门口小场院上的那些车子。
被林海生请来作陪的人不少,诸如奔驰350,雷克萨斯之类的就有好几辆。最扎眼的应该就是今晚的主角,一辆矮挫矮挫的宝蓝色兰博基尼跑车,就挨着她那辆老嘉陵停着。
路平安突然感觉不好,又看了那辆小蓝两眼,总觉着那骚包的线条、嘚瑟的气质,跟某人很像。
路旺顺看着那些豪车发感慨,“你说这些大老板是不是烧的?大老远的跑农村来吃饭!要我,宁愿坐在五星级餐厅里切牛排呢。”
路平安小心开着车,语气淡然,“图新鲜吧。就像旅游,自己地盘呆腻了,去别人家转转。吃饭也是,天长日久的容易腻,换个口味尝尝,图的不过是一时的新鲜刺激。新鲜也好,刺激也罢,很快都会过去。”
路旺顺看着路平安,“我咋听着这话里感悟颇深呢?”
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