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沉睡的宠妃(下)(1/1)
除此之外,故事的版本还有很多,而这三个却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最佳传言,可到底这凌洛凝的亲娘是何方神圣,也许只有凌王自己才知道,他不说也没人敢问,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不过,关于凝王妃的病情眼下却只有一个说法,各路神医会诊后,最终还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病因,这病的名字叫做“嗜睡症”。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喜欢,又特别能睡觉的意思。后来还是太医院的太医们比较负责任,他们将“嗜睡症”这三个字做了进一步的剖析分析,为此还特意联名上书了一道折子,折子上写道:“起奏陛下,默亲王正妃凝王妃患疾一事,经太医院众臣联合会诊后,终于得出结论。凝王妃患有罕见的嗜睡症,嗜睡就是以睡觉为主,除了睡觉之外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丝毫的反应,故此称之为嗜睡症。嗜睡症的病因乃病人自身行为,以睡觉来断绝与外界的一切关联,不闻不问,不想不念实属心病也,心病需由心药医。臣等无能,不能洞察凝王妃的隐私之事,故此无法唤醒凝王妃,还请陛下宽恕臣等无能之罪。”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太医院上的这道折子无非就是为了表示他们对于凝王妃的病也很惶恐,先别管能不能治好,至少还是看出了病疾所在。嗜睡也是睡觉,睡觉又不会死人,凝王妃自己喜欢睡觉,她不愿意醒过来那是她自身的问题,太医只管开方子治病,又不能强迫王妃醒过来。再者说,这不愿意醒过来那是有原因的,主子的私事儿谁敢问?这可是犯上的大罪呀!这么烫手的山芋还是直接丢给皇上来解决吧!
当朝天子看了太医院上的折子后也挺郁闷的,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太医院是故意把这烫手山芋扔给自己的。可即便如此,他也没办法,总不能下一道圣旨,把太医院的所有太医全部诛九族吧?默亲王又是自己一向最宠爱的亲弟弟,皇上当然也知道自己这亲弟弟不爱江山只爱凌洛凝,可眼前凌洛凝就是不醒又能怎么办呢?凌洛凝就这样睡着,说得好听点那叫睡美人,要是万一哪天她在睡梦中香消玉殒了,那当初这场政治婚姻岂不功亏于溃了吗?
其实,最担心凌洛凝的除了默亲王之外就是当朝天子了,他让默亲王娶凌洛凝做正妃是有着政治意义的,说白了就是一场政治婚姻。凌王之所以一直常年居住在云南,是因为他上奏过先皇,称自己喜欢云南的风土人情,还说曾经和他最爱的女人约定过,要在云南等凌洛凝的亲生母亲,即便是等一辈子他也一定要等下去。凌王的这个借口既合情合理又有情有义,先皇考虑到凌王虽然也是爱新觉罗的后裔,但他一向对权位没有奢望,手里没有兵也看不出有野心,而且平日又不喜欢和朝臣来往,最后还是恩准了。
后来先皇驾崩,太子登基后又考虑到镇边大将军王的府邸也在云南,云南还有一个世袭制挂名的云南王,让这三个人在一起岂不是很危险的三角关系?思来想去,就想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让自己的亲弟弟默亲王娶了凌王的爱女凌洛凝,表面上是亲上亲的无上荣宠,暗地里为的就是起到一个牵制的作用。可如今凌洛凝人事不省,万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凌王没了顾及难保不会做出什么威胁到皇权的事情,所以才说除了默亲王之外最关心凌洛凝的就是当今的万岁爷了。
要是说起凝王妃发病的原因,说实话,就连最宠爱她的默亲王到现在也搞不清楚。那日默亲王和凝王妃在花园里赏花,一阵风吹过,凝王妃的身子突然抖了一下,当即就说头晕不舒服,由丫鬟婆子搀扶着回了寝殿。谁知从晚上开始就一睡不醒,直至今日小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凝王妃仍旧如睡美人般睡着,虽不吃不喝却依旧气息正常,面如桃花,任凭谁都束手无策。
再说默亲王深更半夜在墨鸦公公耳边嘀嘀咕咕的耳语后,墨鸦公公当晚就带着默王府的心腹护卫直奔城郊大护国寺庙。天明鸡叫前,墨鸦公公已然带着十几名护国大法师人不知鬼不觉的回到了默王府。
正午,默王府大门紧闭,亲兵卫队将整个王府的内部围了个水泄不通,尤其是王府花园内更是戒备森严。就在凝王妃当天被风吹过的地方,十几名护国法师就地开坛做法,一时间庄严的诵经声伴随着木鱼的敲击声充斥在整个默王府的空气中。与此同时,王府内的所有奴才以及亲兵卫队们统统的跪在一旁,他们随着诵经声默默的为自家主子虔诚的向佛祖祈求,他们是真心的希望凝主子能早日康复。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凝主子一直都是那么的宽容善良,和蔼可亲,那如同阳光般温暖的美丽容颜永远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她和默亲王一样一直是深受奴才们爱戴的。
整整三天时间,大护国寺庙的十几位护国法师不分昼夜的为凝王妃诵地藏经,就连默亲王也斋戒沐浴开始一同诵经。待当朝天子得知此时后,马上颁发了圣旨,命大护国寺庙的全部护国法师一同为凝王妃诵经。霎时间默王府内聚集了上千号护国法师,众法师如佛音般庄严的诵经声在整个帝都中回荡着。直到第七天最后一轮诵经结束后,众法师刚要继续下一轮的诵经,只见人群中款款走出一位身着一袭白衣长裙,满头黑色长发及腰,唇红如樱、面白如雪、眉如弯月、眼如明珠,宛如人间仙子般的女子。来人并非别人,她就是默亲王的宠妃,凌王的爱女,凌洛凝-凝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