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郎舅 三人用饭毕,正在各自用茶,……(2/2)
他意有所指,上官透自然领会得,略沉默了片刻,他低声道:“父亲教诲的是。是我太过性急了。”
上官行舟满意点头,温声道:“万寿宴尚未筹备停当,我这几日只怕不得空。你姐姐难得归宁一趟,你就在家中好好陪她,那些下九流的地方,就暂时先不要去了。”
上官透张口欲要辩驳,却终于还是放弃了,只低声道:“孩儿省得了。”上官行舟颇觉欣慰,当即取过一卷书册来,作势要看,以示儿子可以离开了。
上官透见了,便要起身告退,只礼刚行了一半,忽然想到一事,忍不住问道:“父亲,我听闻,妙华居士从不肯轻易收徒,为何会答应收鲁王殿下为徒?”
棋弈之道,极消耗人的精神与体力,一旦沉浸其中,便是体格健壮之人,也要起居规律,留心保养,况是鲁王这等身体有疾的,更是要时刻留心。
妙华居士一向择徒甚严,为何会愿意收鲁王为弟子呢?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上官行舟见儿子心生好奇,不由也起了谈兴,他将手中书卷放下,沉吟着道:“此事,说来便话长了。论起来,还要从鲁王殿下的身世说起...”
...
鲁王名薛烈,是当今圣上第二子,其母乃是早已过世的珍淑妃。
据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私下传说,珍淑妃尚在闺中时,便是名满东都的第一美人。待入了后宫,更是独得陛下恩泽,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盛极之时,便是当今皇后母子,也不得不暂避锋芒。
好在当今陛下头脑清醒,又尤为看重礼法,虽心中十分爱重珍淑妃,却从未起过废后另立之念。况皇后素有贤名,待嫔妃们一向礼遇,温厚宽容,从无失德之处。
一时之间,后妃二人互相谦让,一团和气,相处甚睦。便是皇帝见了,也不由得欣慰有加,每每与大臣们提起,总要夸耀不已。
这一段妻妾和睦的佳话,终结于鲁王的出生。珍淑妃独得陛下宠爱,却一直不曾有身孕,不免心中难安,整日里抄经拜佛,求子之心甚切。
也许是诚心感动了上天,在入宫的第三个年头,她终于有了身孕。皇帝闻知喜讯后,顿时大喜过望,当即便要大赦天下,为尚未出世的皇儿祈福,却被大臣们苦口婆心的劝住了。
怀胎十月,瓜熟蒂落,本该是水到渠成,然而,或许是深宫妇人身娇肉贵,眼看到了分娩之期,珍淑妃却不幸难产了。
她足足挣扎了两天一夜,方才生下一位病恹恹的小皇子,自己的身子却彻底的毁坏了,还不等小皇子满了周岁,便一病撒手归西。
...
“在不知内情的人看来,鲁王殿下似乎并不受宠,甚至颇为陛下冷落,然而细细思来,却是截然相反。
自古以来,天家之中,越是深受帝宠,便越是众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珍淑妃的境遇,便很好说明了这一点。
而鲁王身为珍淑妃之子,本就惹人忌恨,又一直身体不好,却能平平安安长大,然后封王离京,去封地内过安稳平和的日子。这不能不说是陛下的良苦用心,一直暗中佑护着这个儿子。
再说鲁王的封地,相州。相州虽比不得南边,是出了名的膏腴之地,却也算不得贫瘠,只中规中矩,不显山不露水,却尽得实惠。
别看陛下似乎更加宠爱底下的小皇子,可若要论及用心程度,他们却连鲁王的一个零头都比不上。”
所以,鲁王喜爱棋弈之道,皇帝便能将天下最好的棋手请来,做为爱子的棋道之师,对外还要托辞,只道是妙华居士看中了鲁王聪慧,见猎心喜而决意收徒。
而妙华居士再如何名满天下,也不过是区区一个棋手,他自然不会愚蠢到当众揭穿一国之君,哪怕那被强塞过来的皇子,并不符合他一贯的收徒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