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温脉惊变,恨对华妃(2/2)
可自那日被华妃以“宫规”相逼,不得不顶着孕肚赶往翊坤宫,一切便都变了。
那翊坤宫的地砖寒凉刺骨,殿内熏的是皇上特殊赏赐的欢宜香,闻着便让人胸口发闷。
她本就临近产期,被华妃言语相激,又在那陌生的殿宇里来回周旋,动了胎气才仓促生产。
如今想来,那殿中的茶水、点心,甚至是盖过的锦毯,说不定都被做了手脚!
那阴寒之物,定是华妃特意安排的!
若不是她仗着年家权势,横行宫闱,硬要逼自己赴那鸿门宴;
若不是她在翊坤宫步步紧逼,让自己心神俱裂、动了胎气;
若不是那宫里藏着这等阴毒伎俩,她的孩子怎会生来便这般娇弱,连口安稳的乳汁都难以享用?
自己又怎会落下这阴寒侵体的病根?
“华妃……”甄嬛的声音极轻,却带着淬了冰的恨意,一字一顿,像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年世兰……”
这三个字,她从未这般咬牙切齿地念过。往日里,即便对华妃的骄纵不满,也只敢藏在心底,顾及着皇上的颜面,顾及着年家的势力。
可如今,这份隐忍被孩子虚弱的呼吸、自己蚀骨的寒意彻底击碎。
她猛地抬眼,眸中是从未有过的狠厉,那抹恨意如寒潭深渊,深不见底:你害我母子至此,此仇不共戴天!我甄嬛,定要你血债血偿!
榻上的甄嬛虽未发出声响,可那紧抿的唇、泛白的指节,还有眼底翻涌的寒涛,全被温实初看在眼里。
他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握紧,指尖掐进掌心,喉间像堵着团棉絮,闷得发慌。
曾几何时,他还记得初见时的情景——甄府后花园的海棠树下,她穿着月白襦裙,手里拈着片花瓣,笑起来时眼尾弯成月牙,连阳光都似要落在她眉梢。
那时的她,眼波流转间尽是明朗,说起话来带着几分软糯,连抱怨府里的规矩都透着几分娇憨。
可如今呢?
这深宫的算计像把钝刀,日复一日磨去了她眼底的光。
权势的倾轧、人心的诡谲,一层层裹上来,将那份纯粹染得浑浊。
眼前的甄嬛,纵然依旧秀丽,眉宇间却凝着化不开的沉郁,连那曾如秋水般的眸子,都添了几分冷冽的锋芒。
温实初望着她苍白的侧脸,第一次觉得,那个笑靥如花的少女,许是真的被这宫墙困住,再也回不来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这叹息虽轻,却在心底荡起千层浪——这宫里的路,原是要把所有人都磨成另一副模样的。
温实初心中轻轻一叹,喉头愈发发紧了。
他正陷在回忆中愣神,忽闻甄嬛开口,声音里带惶惑:“温太医,我素来谨慎,饮食起居皆是按宫规打理。”
“浣碧与流珠更是事事亲力亲为,从未碰过什么寒性之物。”
“前些日江太医诊脉,也只说我是产后气虚,未曾提及这阴寒之事……”
话到末尾,她的声音微微发颤,眼底满是难以置信。
“贵人息怒,”温实初连忙回神躬身,语气恳切,“这阴寒之物或许并非贵人有意接触,也可能是旁人无心之失,更或是藏在饮食、熏香、衣料之中,隐蔽难查。”
他顿了顿,又补了句,“宫中人事复杂,难免有疏漏之处。”
“臣这就再为格格仔细诊脉,另开一副温和的调理方子,先稳住格格的底子。”
“同时为贵人配制药浴与内服汤药,双管齐下,驱散体内阴寒,不使其留下病根。”
温实初说着,目光扫过摇篮中熟睡的格格,神色愈发郑重。
“只是宫中不比宫外,人心叵测,还请贵人日后更加谨慎。”
“饮食需亲自过目,熏香、衣物乃至所用器物,都需让心腹仔细查验,莫要给旁人可乘之机。”
甄嬛怔怔地坐着,温实初的话如冷水浇头,让她心中一片冰凉。
她入宫三载,从莞常在到莞贵人,见惯了宫中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早已深知这红墙之内的险恶。
可她万万没想到,竟有人这般阴毒,连一个刚出生的婴孩都不肯放过。
她缓缓侧头,看向摇篮里的格格。孩子睡得不安稳,小眉头微微蹙着,小脸依旧瘦削,呼吸带着浅浅的滞涩。
甄嬛眼中瞬间涌满了心疼与后怕,握着锦被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指节捏得发紧。
良久,她才缓缓收回目光,看向温实初,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透着几分清醒的坚定:“多谢温太医提醒,我晓得了。”
顿了顿,她又添了句,语气恳切,“日后我母子二人的身子,还要劳烦太医多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