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南征北望(1/2)
刀锋划破皮肉的凉意,是林烨对大明朝的最后记忆。
他原是工部营缮清吏司的一个小主事,因改良火药配方崭露头角,却没料到这份才干会招来杀身之祸。那天夜里,东安门外的胡同里,三个黑衣人影提着朴刀,刀身上“英国公府”的徽记在月光下闪着寒芒。“竖子恃才,敢挡贵人路,拿命来!”
林烨下意识滚到车底,左臂还是被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鲜血瞬间浸透了官袍。他攥着怀里的火药配方手稿,借着夜色狂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这些勋贵子弟,容不下他一个寒门出身的异类,更容不下能动摇他们兵权的新式火器。大明,这个他曾想效忠的王朝,此刻只剩刺骨的恶意。
一路向南逃亡,林烨不敢走官道,只捡偏僻小路,伤口发炎让他数次昏死过去,全靠野果和农户的接济勉强支撑。抵达泉州港时,他已是形销骨立,左臂无力地垂着,身上只剩一件破烂的短褐。看着码头来往的商船,他咬了咬牙,用仅剩的碎银买了张去吕宋的船票。站在甲板上,望着越来越远的海岸线,林烨心中五味杂陈——有不甘,有愤懑,更有一丝破釜沉舟的决绝:“大明弃我,我便另寻生路,若有一日我归来,定要讨回今日之债!”
吕宋的湿热让林烨很不适应,但他没得选。他先在华人聚居的村落落脚,靠着一手改良农具的手艺换了些粮食,伤口渐渐愈合,可左臂却留下了永久的疤痕。这里的华人受当地土邦欺压,朝不保夕,而西班牙殖民者又虎视眈眈,日子过得水深火热。一次,土邦士兵闯入村落劫掠,林烨亲眼见一个老妇为了保护孙子,被长矛刺穿胸膛。
那一刻,他攥紧了拳头,指甲嵌进掌心。他想起了自己在大明的遭遇,想起了那些被勋贵肆意践踏的底层百姓。“天下乌鸦一般黑,若没有足够的力量,在哪里都是任人宰割。”他取出藏在身上的火药配方,眼中燃起火焰。
他开始游说村里的华人猎户和矿工,用改良后的火药制作简易火器。第一次试验时,火药爆炸的巨响震得众人耳膜发疼,铅弹穿透了十步外的树干。“有了这东西,咱们就不用再受欺负了!”众人欢呼雀跃,纷纷投靠林烨。他治军极严,强调纪律与协作,又根据东南亚的地形,改良出便于丛林作战的短柄火器——碎发枪,填装速度比大明的火铳快了三倍,射程也更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