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傻柱指点(2/2)
告别时,他紧紧握着傻柱油腻却温暖的手:“柱子哥,谢谢您!今儿这顿饭,值了!太值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北京的寒风吹在脸上,陈小满却觉得浑身发热。
他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新的宣传方案,如何把弘济的“好”,像傻柱炒菜一样,炒出让人垂涎欲滴、一试难忘的“锅气”来。
傻柱的归来,不仅是一次老友重逢,更像是一股来自民间、充满生机的力量,为他,也为弘济集团,注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
未来的路,似乎也因此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告别了傻柱,陈小满没有立刻让司机来接。
初春的晚风还带着寒意,他却觉得头脑异常清醒,浑身有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
他沿着灯火通明的街道慢慢走着,脑子里反复回响着傻柱那番糙理不糙的话。
“是咸是淡,是香是辣,一口吃下去,明明白白!”
“得说人话!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这些来自市井最前沿的声音,比任何一份市场报告都更直接、更鲜活地指出了弘济目前品牌传播上的短板。
他们沉醉于技术突破和品质提升,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环,如何让最普通的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并且真心实意地相信你的好。
第二天一早,陈小满提前来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让秘书通知市场部和宣传部负责人,立刻到他的办公室开会。
两位总监匆匆赶来,心里还有些忐忑,不知道老板突然召集所为何事。
陈小满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把昨晚从傻柱那里听来的反馈,原汁原味地转述了一遍。
他没有批评谁,只是描述着饭馆里那些普通食客的议论。
“……我们的广告,老百姓看不懂,觉得不接地气。”陈小满总结道,目光扫过两位下属,“‘传承经典、科技创新’,这话没错,是我们的根本。
但这是对我们自己说的,不是对消费者说的。
他们关心的是,吃了你的药,鼻涕还流不流?晚上能不能睡个踏实觉?头疼能不能快点好?”
市场总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陈总,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其实也隐约察觉到了。
我们的投放效果数据显示,品牌知名度很高,但转化率,尤其是对比那些广告语直白的竞品,确实有提升空间。”
宣传总监也接话:“我们之前的思路,可能过于强调‘高大上’,想和那些江湖游医、假药劣药拉开距离,树立权威形象,但确实有点曲高和寡了。”
“现在不是曲高和寡的问题,是我们要主动走下去,走到老百姓中间去。”陈小满手指敲着桌面,语气坚定,“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宣传策略要调整。核心就一个字:实!”
他迅速做出部署: “第一,广告语全部重新策划。
放弃那些文绉绉的术语。
就用大白话!
比如我们的银翘抗感,就强调‘感冒发烧,浑身酸痛,快用弘济银翘抗感,缓解症状快!’
直接把疗效点出来!”
“第二,启动‘口碑见证’计划。
去找那些用了我们药确实效果好、康复快的真实患者,尤其是老人、孩子家长、上班族,请他们拍短片、写证言,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自己的感受!
这比任何明星代言都管用!”
“第三,联合各大药房,开展线下体验活动。
免费发放试用品,让药剂师现场讲解,让人先体验,后购买。
就像饭馆让人试吃一样!”
“第四,”陈小满顿了顿,想起傻柱那个热闹的饭馆,“和傻柱……哦,就是何家菜这样的老百姓常去的餐馆、茶馆合作,搞一些简单的健康知识小讲座,发放我们的科普小册子。
场景化营销,润物细无声。”
两位总监一边飞快记录,一边暗自佩服。
老板出去吃顿饭,竟然带回来这么一套切中要害、实操性极强的方案!
这完全是从消费者视角出发的颠覆性改变。
“动作要快!”陈小满最后强调,“市场不等人!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让老百姓听到我们的新‘吆喝’!”
战略方向一定,整个弘济集团的市场和宣传机器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新的广告语很快出炉,朴实直接,朗朗上口。
寻找真实用户的故事紧锣密鼓地进行,一个个温暖、接地气的采访视频开始制作。
药房联动活动迅速铺开,穿着白大褂的弘济推广员和药剂师们耐心地向顾客介绍产品。
甚至,在傻柱的何家菜门口,真的摆上了一个小桌台,放着弘济的科普漫画和免费试用的防暑药包,引来不少食客驻足。
变化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短短几周后,市场反馈和数据就开始向好。
药店反馈,主动询问和购买弘济产品的顾客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看了“老百姓讲故事”短片来的。
市场调研显示,弘济品牌的“亲切感”和“信任度”指标大幅上升。
更重要的是,这种“说人话”的宣传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部分消费者对“洋药”的盲目崇拜。
大家开始议论:“你看隔壁老王,吃了那进口的感冒药,嗜睡得不行,还不如弘济的,吃了不影响干活!”
“就是,弘济的药,老祖宗的东西,实在!”
陈小满看着最新的报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拿起电话,又拨通了何家菜。
“柱子哥!我小满!晚上给我留个座儿!再炒俩好菜!我得好好谢谢您这位‘首席市场顾问’!”
电话那头传来傻柱豪爽的大笑:“哈哈哈!好嘞!管够!我就说嘛,做生意跟炒菜一样,你得让人吃得明白!哈哈哈!”
放下电话,陈小满望向窗外。
四九城的天空辽阔,发展的浪潮奔涌向前。
他深知,未来的竞争依然激烈,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永远是弘济的生命线。
但如今,他更加确信,只有扎根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用最真诚、最朴实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才能让这棵民族医药的大树,生长得更加枝繁叶茂,无畏风雨。
而这一切的灵感,竟始于一顿充满烟火气的家常饭,一位老邻居爽直的大嗓门。这或许就是生活赋予商业最宝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