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冲突(2/2)
外间,秦淮茹又气又急,数落着棒梗:“你呀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小当他们刚回来,你就来这么一出!那是你妹夫,不是你冤大头!”
贾张氏也唉声叹气:“就是,文渊看着就是个有本事的,你好好处,将来没准还能拉拔你一把,你这下可好……”
棒梗梗着脖子,一脸不服:“拉拔我?你看他那副瞧不起人的德行!有几个臭钱怎么了?我才不稀罕!”
话虽这么说,但他心里也明白,这二百块钱是要不来了,还白白折了面子,越想越憋气,一脚踹开凳子,钻回自己那小隔间生闷气去了。
里屋,气氛同样压抑。小当坐在炕沿上,眼泪终于掉了下来,既是委屈,也是难堪。
她没想到,刚回到从小长大的家,迎接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大哥如此不堪的嘴脸和赤裸裸的算计。
周文渊脸色也不好看,他沉默地放下孩子,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小当的肩膀。
“别哭了,为这种人不值得。”他的声音有些冷硬。
知识分子的清高让他对棒梗这种行为极度不齿,甚至迁怒于这个似乎并不那么讲道理的环境。
“对不起,文渊,”小当抽噎着,“我没想到我哥他会这样……”
“这不关你的事。”周文渊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只是没想到,你们家……”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他原以为只是普通工人家庭,没想到还有这种蛮不讲理的亲戚。
“我哥他……从小就被我奶奶惯坏了,后来下乡回来,进了厂,一直也不太顺心,就变成这样了。”小当试图解释,但话语苍白无力。
周文渊摇摇头:“不顺心不是理由,人要靠自己,他这样,只会让人更看不起。”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四合院里渐暗的天空和零星亮起的灯火,心中充满了疏离感。
这个院子,和他熟悉的上海研究所宿舍楼,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里的人际关系复杂而直白,带着一种他难以理解的市井逻辑。
晚饭时,气氛异常尴尬。饭菜摆上桌,棒梗死活不出来吃。秦淮茹叫了几次,他只闷声吼了句“不吃!”。
贾张氏只好把饭菜给他拨出一份温在锅里。
饭桌上,周文渊沉默地吃着饭,很少夹菜。
小当也没什么胃口,勉强吃着。
秦淮茹试图活跃气氛,不断给周文渊夹菜:“文渊,多吃点,这红烧肉我炖了一下午呢……
别往心里去,棒梗他就那驴脾气,过两天就好了。”
周文渊只是客气地点点头:“谢谢妈,我自己来。”
疏离而礼貌。
贾张氏也在一旁帮腔:“是啊是啊,文渊,以后这就是自己家,别见外。”
她试图用亲情来模糊刚才的冲突。
但周文渊心里跟明镜似的。
自己家?
刚才那个要钱不成就要动手的大舅哥,可没把他当自己人。
这时,许大茂溜溜达达地过来了,倚在门框上,显然是听到了风声来看热闹的。
“哟,吃饭呢?今儿咱们院可挺热闹啊。”他阴阳怪气地说着,眼睛瞟向里屋方向,“要我说啊,这亲兄弟明算账,借钱嘛,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不过啊,也得看人,是吧,秦姐?”
他这话看似公道,实则是在煽风点火,暗示周文渊小气,棒梗可怜。
周文渊放下筷子,擦了擦嘴,看向许大茂,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位邻居说得对,亲兄弟明算账。
但前提是,得有‘账’可算。
我和大哥今天第一次见面,无账可算。
至于借钱,我个人的原则是,救急不救穷,更不救无理取闹。
让您见笑了。”
许大茂被这话噎得一愣,没想到这斯斯文文的上海女婿嘴皮子这么利索,句句在理,把他后面想挑唆的话全堵回去了。
他讪笑两声:“嗬,文化人就是会说话,得,你们吃,我溜达去了。”
说完赶紧溜了。
周文渊这番话,虽然是对许大茂说的,但桌上的秦淮茹和贾张氏听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她们听明白了,周文渊这是在划界线,而且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饭后,周文渊以“还要整理一些资料”为由,早早回了里屋。
小当帮着收拾完碗筷,也跟了进去。
秦淮茹看着关上的房门,重重叹了口气,对贾张氏说:“妈,您看看,这事闹的……”
贾张氏也愁眉苦脸:“棒梗这孩子……唉,以后可咋处啊?”
这一夜,贾家的气氛格外低沉。
棒梗在隔间里辗转反侧,越想越气。
周文渊在里屋看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心里对未来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小当看着丈夫冷峻的侧脸,又想想外面混不吝的大哥,心里充满了无助和焦虑。
只有什么都不懂的萌萌,在婴儿床里睡得香甜。
95号院的第一场正式冲突,以周文渊看似“胜利”实则疏远的拒绝告终。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事没完。
棒梗丢了面子绝不会善罢甘休,而周文渊那道知识分子与市井百姓之间的壁垒,也因此砌得更高更厚了。
往后的日子,这同一个屋檐下的两种人,恐怕少不了摩擦和较量。
而这,只是他们回归后,需要面对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