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 > 第241章 初步成功

第241章 初步成功(2/2)

目录

第三,我们需要一个更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让‘弘济’两个字,代表的是‘科技、信任、传承’。”

“说得好!”陈小满表示赞同,“尤其是科普和透明化,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对手的软肋。

这件事市场部牵头,研发和质检全力配合,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第一版宣传方案和开放日具体流程!”

生产和质量总监也分别发言,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质量生命线,并提议增加几道针对原材料进口和成品出厂的无菌检测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上午,气氛热烈,思路碰撞,最终形成了一份详细的《弘济集团应对市场竞争与推动现代化升级行动方案》。

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和时间表。

散会后,陈小满把市场总监单独留了下来。

“刚才会上说的品牌形象,我有一个想法。”陈小满沉吟道,“我们的logo,是不是可以改一改?现在的太老气。

要体现中西结合,既要有一看就是中药的底蕴,又要有现代制药企业的科技感。

你去找几家好的设计单位,招标。”

“明白,陈总!”市场总监精神一振,这绝对是一个大胆而有远见的决定。

就在弘济集团紧锣密鼓地布局应对之时,南方刮来的“洋药风”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开始显露出它虚浮的一面。

四合院里,许大茂倒腾来的那批“南洋驱风油”,起初确实引来一番追捧。

但没过多久,就有老街坊抱怨,那油抹上去除了凉得刺鼻,对于真正的风湿酸痛,效果并不比几毛钱一瓶的正红花油好多少,而且价格死贵。

更戏剧性的事情发生在阎解成和于莉身上。

他俩还真托关系从深圳弄回来一小批日本的“养胃丹”和香港的“特效止咳水”,想着在熟人圈子里赚点差价。

结果,东西刚小范围流传开,就出了岔子。

胡同口老赵家的女婿,是个略懂英文的中学老师,他拿着那瓶“特效止咳水”看了半天,皱着眉头说:“这上面写的成分,主要就是可待因和麻黄碱,止咳是猛,可这玩意儿有成瘾性啊,不能乱吃!”

这话一传开,手里买了这药的人心里都咯噔一下,赶紧把那“高级货”扔到了角落,转而还是去找卫生院大夫开熟悉的甘草片去了。

阎解成和于莉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落了不少埋怨,灰头土脸,再也不敢碰这“洋药”生意了。

三大爷摇着蒲扇,下了定论:“我就说吧,这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还是得讲究个知根知底!花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这些发生在市井街巷里的微妙变化,通过不同渠道,也陆续反馈到了陈小满这里。

他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消费者最终会回归理性。

但这也催促他必须更快行动,用更好的产品、更透明的沟通,去迎接和巩固这份理性的回归。

深夜,弘济集团新筹建的现代化研发中心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虽然新设备还在采购途中,但已有的实验室已经全力运转起来。

以几位老专家和中青年技术骨干为核心的项目组,正在对“银翘抗感口服液”进行剂型改良的初步实验。

实验台上,摆满了烧杯、量筒、冷凝管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精密仪器。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中药芳香和化学试剂的味道。

研究人员们穿着白大褂,有的在仔细观察萃取液的颜色变化,有的在记录仪器上跳动的数据,有的在激烈讨论着某个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温度再提高两度试试?”

“不行,有效成分对热敏感,必须严格控制提取温度。”

“试试低温浓缩呢?或者考虑喷雾干燥?”

“得计算成本,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争论,实验,失败,再尝试…

这是科研工作的常态。但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到沮丧,只有专注和投入。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场扞卫与创新的战役。

实验室的灯光,仿佛是这个古老行业在新时代寻找出路的一座灯塔。

陈小满偶尔会在下班后过来看看,但他从不指手画脚,只是静静地看一会儿,有时会带来一些夜宵,对大家的辛苦表示慰问。

他知道,专业的事必须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能提供的,是无条件的支持和清晰的方向。

一个月后,弘济集团首个“媒体开放日”如期举行。

记者们带着好奇,甚至些许质疑,走进了弘济集团位于京郊的GAP药材基地。

他们看到了标准化、无公害种植的板蓝根、金银花田,听到了技术人员讲解如何通过生物防治代替农药,如何测定药材最佳采收期以保证有效成分含量。

随后,他们又被请进窗明几净、严格遵循GMP标准的生产车间。

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他们看到了全自动化的灌装线、严谨的灭菌流程、以及每一瓶口服液出厂前所要经过的数十道质检程序。

这一切,与很多人想象中“作坊式”、“经验主义”的中药生产截然不同。

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在这里完美结合。

“真没想到,中药是这么生产出来的!”

“这质量控制比很多西药厂还严格啊!” 记者们发出阵阵惊叹,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一系列设计精美、语言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和宣传画册,开始出现在合作的药店、医院的宣传栏,甚至一些市民报纸的健康版块。

《你真的了解感冒吗?——中西感冒药大不同》

《从田间到药瓶:一瓶弘济口服液的旅程》

《看懂成分表:有些‘洋药’并不神秘》

这些材料,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用事实、数据和对比,潜移默化地教育着消费者。

市场的变化是细微但确凿的。

一些曾经被洋药吸引走的消费者,开始回流。

药店反馈,越来越多的人来买药时,会开始询问成分,会比较疗效,会提到“我在报纸上看到说…”。

弘济的口碑,在扎实的行动和有效的沟通中,逐渐夯实。

又是一个周末,陈小满带着些许疲惫,但更多是欣慰回到家里。 安雨琪接过他的公文包,没有多问工作的事,只是说:“累了吧?洗澡水烧好了。

爸刚才来了电话,说院里开会,大家一致决定,以后谁再瞎买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洋药,就得请全院人吃冰糖葫芦!”

陈小满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天的疲累仿佛也随之消散。

这就是他熟悉的、充满烟火气的、无比真实的生活。

它或许琐碎,却蕴含着最根本的智慧和力量。

他知道,风波远未过去,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弘济集团的现代化之路也才刚刚起步,研发新剂型、打造新品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但他更加坚定。

因为他脚下,是传统中医药深厚的土壤,他的身后,是无数像院里邻居们一样最终会选择信任与实效的普通人。

他的身边,是安雨琪和家庭带来的温暖与宁静,他的面前,则是一个正在飞速变化、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时代。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母亲:“妈,跟三大爷和院里各位街坊说,下周,我们弘济的新一批‘银翘抗感’升级版要上市了,口感更好了,我给您送几盒回去,大家尝尝。”

窗外,月色如水。陈小满知道,这场保卫与进取的战役,他,和他的弘济集团,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信心满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