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白月光的心动轨迹 > 第226章 突如其来

第226章 突如其来(2/2)

目录

“当然是真的。”王维雄笑着说,“爸爸过两天就到学校碰碰运气,听说教练掉到省队了,刚好最近选拔,我们去看看。”

晚饭时,赵盈芝做了满满一桌子菜。王乐远吃得很香,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尝到家里的味道。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照进来,落在一家人的笑脸上。王维雄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突然觉得,那些曾经失去的,正在一点点回来。

木雕车间最里面的角落,有一间废弃的工具房,面积不大,只有一扇小窗户,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唐青青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着刻刀,正专注地在一块梨木上雕刻着什么。阳光透过窗户,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连空气中的木屑都仿佛变得温柔。

林宏宇端着一杯温水走进来,轻轻放在她身边的木桌上:“青青,这里太闷了,去外面的大桌子刻吧,通风好。”

唐青青抬起头,眼神清澈,摇了摇头:“这里好。”她指了指四周斑驳的墙壁,“这里小,有安全感,不会有人突然大声说话,刻刀碰到木头的声音也很好听。”

林宏宇看着她手里的半成品,是一只蜷缩的小猫,线条圆润,带着种笨拙的可爱。“刻得真好。”他由衷地赞叹,“比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强多了。”

唐青青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浅浅的梨涡:“宏宇哥教得好。”

这一幕被门口的植淑芳看在眼里,她悄悄退了出去,走到正在整理木料的林宏宇身边,轻声说:“宏宇,你发现没有,青青在那间小屋里,很少发病。”

林宏宇愣了一下,仔细回想:“还真是。以前在大车间,只要有人大声说话,或者刻刀发出刺耳的声音,她就容易紧张。但在那间小屋里,她每次都能安安静静刻一下午。”

“我觉得那间小屋对她有特殊的意义。”植淑芳叹了口气,“医生说,她需要一个能让她彻底放松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那间小屋虽然小,但安静、封闭,能给她安全感。”

林宏宇看着角落里的小屋,突然有了个想法:“植阿姨,要不我们把那间小屋改成青青的工作室吧?给她刷上喜欢的颜色,再装个小书架,放她喜欢的书和木雕工具。这样她就能安安心心地在里面创作了。”

植淑芳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刚才还在想,怎么才能让她更舒服些。你看她刚才刻猫的时候,眼神多亮啊,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是啊,她对木雕是真的有天赋。”林宏宇笑着说,“上次她刻的那只小兔子,被来车间参观的老师看中了,说想放在学校的展览室里。”

植淑芳的眼眶有点热:“真的?那太好了。青青这孩子,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要是能通过木雕好起来,比啥都强。”她拉着林宏宇的手,“宏宇,谢谢你这么照顾她。”

“您别这么说,我跟青青是朋友。”林宏宇有些不好意思,“等会儿我跟唐叔和叶叔说说,他们肯定也会支持的。到时候我们一起动手,把小屋收拾得漂漂亮亮的。”

正说着,唐青青拿着刻好的小猫走出来,举到他们面前:“妈妈,宏宇哥,你们看。”

阳光下,梨木小猫的眼睛被刻成了月牙形,透着股天真的灵气。植淑芳接过小猫,轻轻摸了摸上面光滑的纹路,突然觉得,那些曾经让她绝望的日子,好像正在一点点被这些温暖的木屑填满。或许,治愈心灵的,从来都不只是药物,还有热爱与陪伴。

市中心医院的病房里,班主任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得像纸。他闭着眼睛,嘴里却不停地念叨着:“保佑我的学生……都考个好成绩……子明别粗心……世婷别紧张……”

守在床边的女儿小雪握着他的手,眼泪无声地往下掉。昨天送父亲来医院时,医生就拉着她单独谈过——脑瘤,良性,但位置特殊,压迫了神经,必须尽快手术。

“老师,该换药了。”护士走进来,轻声说。

班主任睁开眼睛,看到女儿红红的眼眶,笑了笑:“小雪,哭啥?爸没事,就是老毛病犯了。等学生们考完试,我就能回去给他们判卷子了。”

小雪强忍着哽咽,帮护士扶着父亲换药:“爸,您就安心养病,学生们有其他老师照顾呢,孩子们都在高考,可努力了。”

护士走后,主治医生李医生走进来,示意杨雪到办公室谈。走廊里,小雪的脚步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你父亲的情况,你应该有心理准备。”李医生递给她一杯水,“肿瘤长在运动神经和语言中枢之间,手术难度不小,但不是没有希望。”

杨雪的手一抖,水洒了出来:“李医生,我爸他……他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最多就是遇到不听话的学生恨铁不成钢脾气大了点,严格了些,怎么会得这种病?”她再也绷不住了,趴在桌上失声痛哭,“他还有半年就退休了,我们说好要一起去云南旅游的,他说要去看看少数民族的孩子们怎么上课……”

李医生递给她一张纸巾,等她情绪稍微平复了些,才缓缓开口:“你父亲的肿瘤虽然位置特殊,但生长速度比较慢,这是幸运的。我们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是保守治疗,用药物控制生长,但可能会影响语言和行动能力;第二个是手术切除,成功率在70%左右,术后需要长期康复,但有机会恢复正常生活。”

他拿出脑部ct影像,指着上面的阴影:“你看这里,肿瘤和神经的粘连不算太严重,我们医院刚引进了微创手术设备,可以精准定位,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小雪抬起头,眼睛通红却带着坚定:“李医生,我选第二个方案。我爸那么爱讲台,我不能让他以后连话都说不出来。”

“我理解你的心情。”李医生点点头,“但手术风险确实存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失语或偏瘫,需要家属做好长期照顾的准备,如果是这种情况,上课可能就是……”

“我不怕。”小雪擦干眼泪,“我爸教过那么多学生,总说‘遇到困难别退缩’,现在轮到我了。不管多难,我都要让他好起来。”

回到病房时,老杨还在念叨着学生的名字。小雪走到床边,轻轻帮他掖好被角:“爸,医生说您恢复得很好,过几天就能出院了。”

班主任笑了:“那太好了,这也正好可以赶上给孩子们填志愿呢。”

小雪背过身,悄悄擦掉眼泪。窗外的阳光照在病房的地板上,像一条金色的路。她知道,前路不会平坦,但只要父亲还在念叨着学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