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 第446章 兵临新郑

第446章 兵临新郑(1/2)

目录

韩国,新郑。

这一日清晨,新郑城头守军还在换防,便见北方烟尘大起。起初只当是商队过境,待到烟尘渐近,方才看清那是黑压压的军阵,黑色战旗猎猎作响,上书一个斗大的“秦”字。

“敌袭!秦军来了!”凄厉的号角声响彻新郑,城中顿时大乱。

韩王匆忙登上城楼,只见城外秦军阵列严整,旌旗蔽日。粗略估算,至少有数万之众。更让他心惊的是,南门外赫然竖起叶腾的大旗——南阳郡守,竟真的反了。

“传令!紧闭城门,严守四方!”韩王强作镇定,却掩不住声音中的颤抖。相邦张平匆匆赶来,脸色煞白:“大王,南阳叛变,秦军兵临城下,我等竟毫无察觉……”“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韩王打断他,绝望地望向城外,“城中有多少守军?”“常备军两万,但精锐能战者不过万余。”张平额头冷汗直冒,“粮草可支撑三月,但若秦军四面合围,恐怕……”

话音未落,城下已有使者策马而来,高举节杖。“韩王听着!秦国廷尉李斯,有话要说!”

韩王示意守军勿动,只见一辆马车缓缓驶至城下。车帘掀起,一位青年文士从容走出,正是李斯。他身着秦国官服,腰佩廷尉印绶,仰望城楼,声音清朗:“韩王,别来无恙?”

韩王认出李斯,此人曾随成蟜使团来过新郑,如今竟已是秦国九卿之一。他压下心中惊涛,冷声道:“李廷尉不在咸阳辅佐秦王,为何率军来犯我韩国边境?”

“犯?”李斯笑了,“韩王此言差矣。李斯今日前来,非为攻城,实为解韩国于倒悬,救韩民于水火。”

“一派胡言!”张平怒喝,“你秦军兵临城下,兵戈相向,还敢说是来救我韩国?”

李斯目光扫过张平,带着一丝不屑,随即重新望向韩王安:“张相稍安勿躁。李斯有一言,请韩王听了再做定夺。”

韩王沉默片刻,挥手示意张平退下:“李廷尉请讲。”

“韩王可知,如今天下大势如何?”李斯的声音在晨风中传得很远,“自商君变法,我大秦国力日盛,东出之势已不可挡。反观六国,或内乱不休,或君臣离心,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韩国,地处中原,四面受敌,土地日蹙,国力日衰,早已是风中残烛。这一点,想必韩王比我更清楚。”

韩王眉头紧锁,无言以对。这正是他夜夜忧心之事。

李斯继续道:“韩王您励精图治,欲求强国之道,这本是明君所为。然则,治国如治病,需对症下药。当今天下纷争,列国征伐,乃虎狼之世,应用雷霆手段,行霸王之道。而您偏偏崇尚清静无为,以为退让忍耐便可苟安一时。这在太平盛世或为守成良策,但在这大争之世,无异于抱薪救火,自取灭亡!”

“放肆!”张平怒道,“你一个秦国官吏,也敢妄议我韩国国策?”

李斯充耳不闻,只盯着韩王安:“韩王,您以为的‘柔弱’,是避战求和,是割地赔款。可您看,秦国因此罢手了吗?没有。秦国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而韩国的生存之地只会越来越小。真正的‘柔’,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那是一种积蓄力量、伺机而动的大智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味退让,坐以待毙。”

韩王安身形一震,脸色变得更加苍白。李斯的话如同一把尖刀,剖开了他一直以来用以自慰的哲学外衣,露出了底下血淋淋的现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