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集:《标准:苗医产品的全国认证》(1/2)
苗药寻证:从山野草木到全国货架
叶尘站在产业园的仓库里,指尖拂过堆叠整齐的草药贴包装盒,盒面上“苗医古法”四个字在日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仓库外,配送员正将一箱箱货物搬上货车,目的地是本市各大药店——这是他们改良苗药产品半年来的常态,草药贴缓解风湿疼痛的口碑、养生茶清热祛湿的效果,早已让这些带着苗寨气息的产品在本地站稳了脚跟。
“叶哥,你看这个月的销售报表。”苏瑶快步走进仓库,手里攥着一张打印纸,脸上带着难掩的笑意,“本地药店的补货频率比上个月高了三成,还有不少外地顾客在网上问,能不能邮寄养生茶。”
叶尘接过报表,目光扫过“本地复购率68%”“外地咨询量环比增长45%”的数字,眉头却轻轻蹙起:“想寄也寄不了,咱们的产品没通过国家层面的认证,跨省销售不合规,更别说进外地药店货架了。”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苏瑶脸上的雀跃。她低头看着报表上的外地咨询记录,想起上周接到的一个电话——一位浙江的宝妈说孩子总上火,听朋友推荐他们的清热明目茶,却因为无法跨省购买急得团团转。“那咱们得赶紧申请国家认证,不能让好产品困在本地。”苏瑶抬起头,眼神格外坚定。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去了市市场监管局咨询。工作人员翻出《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指着其中一条说:“你们的草药贴、养生茶要想拿到‘国家保健食品’标志,得先准备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安全性评估报告,还得送样去国家药监局指定的检测机构做检测,重金属、微生物这些指标都得达标。”
从监管局出来,叶尘和苏瑶立刻分工:叶尘负责整理苗医古方的溯源资料,把每味草药的性味、配伍依据都标注清楚,还特意请苗寨的老苗医手写了传承证明;苏瑶则盯着生产车间,把草药清洗、研磨、封装的每一步流程都拍成视频,整理成生产工艺说明书。
半个月后,厚厚的认证材料堆满了办公桌。苏瑶对着清单逐一核对:“配方表、工艺图、安全性报告……齐了,明天就把样品寄去北京的检测机构。”叶尘看着材料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指尖轻轻摩挲着老苗医的手写证明,忽然觉得心里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为了卖产品,更是为了让苗医的手艺被国家认可。”
样品寄出后,便是漫长的等待。苏瑶每天都会刷新检测机构的官网,叶尘则在车间里反复调试生产参数,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直到第三周,检测机构的电话终于打了过来,却带来了坏消息——养生茶的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超出了国家标准0.02毫克/千克。
“怎么会这样?”苏瑶握着电话,声音都有些发颤。她挂了电话,立刻去车间找叶尘,两人盯着检测报告上的“超标”字样,半天没说话。叶尘最先缓过神,拿起养生茶的原料清单:“问题肯定出在原料上,咱们的草药都是从苗寨收的,会不会是清洗环节没做好?”
当天下午,苏瑶就驱车去了合作的茶叶厂家。厂家负责人听说检测超标,急得直跺脚:“我们一直是按老方法洗的,用清水冲两遍就烘干,怎么会有问题?”苏瑶跟着工人去了清洗车间,看着水流匆匆冲过草药,杂质顺着水流漂走,却总有细小的泥土附着在叶片褶皱里。“这样洗不够彻底,泥土里的重金属会残留在草药上。”苏瑶蹲下身,指着叶片上的泥点说。
回到产业园,叶尘和苏瑶立刻召开车间会议,重新制定清洗标准。他们把原来的“清水冲两遍”改成了三步流程:先用软毛刷轻轻刷洗草药表面,再用35℃的温水浸泡15分钟,最后用流动清水冲洗三遍。“光改流程还不够,每批草药清洗后,都要抽样送本地检测机构做预检测,合格了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叶尘在黑板上写下“三次清洗、两次检测”,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格外响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