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6章 班昭

第16章 班昭(2/2)

目录

这在当时,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因为在封建社会,女性收男弟子,是“有违礼教”的。许多人纷纷指责马融“不顾身份”,也劝班昭“三思而后行”。但班昭却不以为然,她认为“学问面前,人人平等,何必分男女尊卑?”于是,她破例收下了马融这个男弟子。

马融求学极为虔诚,每次上课,他都会伏跪于藏书阁的地面上,认真聆听班昭的讲解。班昭则毫无保留,将自己对《汉书》的理解、对经史的感悟,传授给马融。在班昭的指导下,马融对《汉书》的理解日益深刻,学问也大有长进。后来,马融成为东汉着名的经学家,弟子遍布天下。他常常对弟子们说:“男子治学,往往流于表面,未若班大家解史之深刻通透。能拜班大家为师,是我一生之幸!”

班昭打破礼教束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收男弟子的女教师。

公元100年,远在西域的次兄班超,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西域征战,平定诸国,功勋卓着,如今年老,渴望能返回家乡。他曾多次上书汉和帝,请求回京养老,却因西域局势复杂,始终未能得到批准。

班昭知道,兄长一生为国操劳,如今老病缠身,若不能归乡,必将客死他乡,抱憾终身。于是,她给汉和帝写了一封奏疏。奏疏中,她情真意切地写道:“臣兄班超,壮年之时,捐躯沙漠,为国效力,至今已三十余年。如今他年迈体衰,疾病缠身,视力模糊,听力减退,连起居都难以自理。西域之地,环境恶劣,黄沙漫天,兄长若继续滞留于此,恐难有生还之望。昔日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方得归乡,陛下尚且怜悯其遭遇;臣兄功劳远超苏武,却要在衰年之际,被弃于荒野之中,臣实在痛心不已!望陛下念及兄长之功,怜其老病,准许他生入玉门关,归乡养老!”

这封奏疏,字字泣血,感人至深。汉和帝读完后,深受触动,当即下令,派遣任尚前往西域,接替班超的职务,召班超回京。班超接到诏书后,老泪纵横,感慨道:“若非小妹上书,我此生恐怕再也回不了故土了!”

公元110年,邓太后的兄长邓骘,因平定羌乱有功,被封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东汉自建国以来,外戚专权的弊端屡见不鲜,窦宪等外戚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许多朝臣担心,邓骘长期执掌兵权,会重蹈窦氏覆辙,引发政治动荡。

班昭找到邓太后,劝谏道:“太后,外戚专权,乃国家之大患。窦宪当年权倾朝野,最终却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此乃前车之鉴。邓将军虽有功,然‘谦受益,满招损’,若长期执掌兵权,难免会引起朝臣猜忌,甚至可能给邓氏家族带来灭顶之灾。昔年伯夷、叔齐让国,千古传颂;如今邓将军若能主动退让,归还兵权,归隐乡里,不仅能保全邓氏家族的名声,更能为天下树立榜样,彰显太后的贤明。”

邓太后听后,陷入了深思。班昭又进一步说道:“太后临朝称制,本就不易,若因外戚问题引发朝堂动荡,得不偿失。保全家族,才是长久之计。”

在班昭的反复劝谏下,邓太后终于醒悟过来。她采纳了班昭的建议,劝说邓骘主动上书,请求辞去大将军之职,归隐乡里。邓骘听从了太后的安排,归还了兵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这一举措,不仅化解了外戚专权的危机,也赢得了朝臣的赞誉,让邓氏家族得以善终,避免了重蹈窦氏覆辙的命运。朝臣们纷纷称赞班昭:“班大家虽为女子,却有安邦定国之智谋,真乃巾帼宰相也!”

公元11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班昭平静的生活。邓太后下旨,将班昭的儿子曹成调离京城,任命为长垣县令。长垣地处洛阳东北,距离洛阳五百余里,这在当时,是比较远的距离,对于年近七旬的班昭来说,儿子的外调,是个不小的打击。

班昭在儿子离京赴任时,班昭亲自送行。途中,她触景生情,仿照着父亲班彪的《北征赋》,写下了《东征赋》。赋中,她抒发了自己的忧愁与无奈:“惧从风而西坠兮,托素怀于斯文。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既免脱于峻险兮,历荥阳而过卷。” 文字之间,满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对儿子的牵挂,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悲叹。

此次变故后,班昭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过多地参与朝堂事务,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教育上。于是,她开始着手撰写《女诫》,想要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女儿。

《女诫》共七篇,分别为《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在书中,班昭提出了“女有四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观点,强调女子要“卑弱下人”“曲从舅姑”“和颜悦色”,主张女性应恪守礼教,安于本分。班昭撰写《女诫》的初衷,是为了教导女儿如何在夫家立足,避免因言行失当而遭遇困境,其中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

然而,这本书在后世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班昭的小姑曹丰生,性情刚烈,读完《女诫》后,当即写文驳斥:“女子当效缇萦救父,以才学立身,岂能以弱为美,甘受束缚?”

到了近代,《女诫》更是被视为束缚女性的精神枷锁。秋瑾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中,痛斥班昭:“那般腐儒说什么‘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话,都是班昭那班人,假造出来束缚我们女子的!”班昭或许从未想过,自己写给女儿的家训,会被统治者利用,给中国女性带上千余年的枷锁。

班昭以女子之身,续完《汉书》,让这部“前四史”之一的典籍得以完整流传,为中国史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入宫授学,辅佐邓太后,化解政治危机,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成为封建社会女性参政的典范。然而,她晚年所着的《女诫》,却让她陷入了千年争议之中。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班昭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用自己的学识与智慧,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学术、政治等领域发光发热。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2004年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以班昭的名字命名,这是国际学术界对她的影响力和成就的最大认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