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 > 第234章 大秦日报

第234章 大秦日报(2/2)

目录

公孙衍忽然出列:“陛下,太后,若是日报上能登些民间难事,让朝廷知晓,岂不是更好?比如某地遭了灾,或是有冤案,百姓无处说,可托人写在报上……”

赵姬点头:“这个可以有,加一栏‘百姓心声’,但需经官吏核实,免得有人造谣。”她看向猫小统,后者正蹲在肩头,尾巴卷成个圈——这主意倒是和系统商城里的“报纸模板”不谋而合。

田正坤笑道:“若是能登些‘致富法子’就更好了!比如上郡的土豆高产,蜀郡的桑蚕好养,印在报上,百姓照着学,日子定能宽裕些。”

“还要加‘学子问答’!”韩非补充道,“让博士们解答孩童的疑问,比如‘为何天会下雨’‘为何月亮会变圆’,既增见闻,又劝学。”

殿内气氛越发热烈,连最保守的冯劫都松了口:“老臣家中有孙儿在乡校,若是报上有‘神童故事’,定能让他更爱读书。”

嬴政看着群臣各抒己见,忽然对赵姬笑道:“阿母这一张纸,竟能让满朝文武都动了心。”

赵姬浅笑道:“不是纸的功劳,是百姓本就想知道朝廷在做什么,朝廷也该知道百姓在盼什么。这日报就像座桥,两头通了,天下自然就顺了。”她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报上还能登些‘悬赏令’——比如寻走失的牛羊、捉拿逃犯,配上画像,比张贴告示管用得多。”

蒙恬立刻道:“末将这就让军中画师准备!上月陇西有批军粮被劫,若是早有这日报,说不定能更快抓到盗匪。”

李斯已在纸上草拟起章程:“陛下,臣以为可设‘总编纂’一人,由博士宫学士担任;‘画师’十人,专司配图;‘抄录员’百人,负责誊写;再调三十台活字印刷机,足够每日印万张。”

“活字印刷正好派上用场。”赵姬想起公输般前日送来的新活字,“那些字模可按常用度排列,‘秦’‘政’‘农’这些字多备几套,印起来更快。”

嬴政看着李斯笔下的章程渐渐成型,朗声道:“便这么定了!三日后,‘大秦日报’首期发行,先在咸阳、雍城试点,一月后推广至各郡。头版便登‘盐铁新政详解’,配上精盐与粗盐的对比图,让百姓看得明明白白!”

群臣齐声应诺,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

“我看可加一栏‘医案分享’,让各地名医把治疫病的方子登出来……”

“还该有‘节气提醒’,何时种麦、何时收割,比老黄历准……”

“若是能登些军中趣事,比如蒙将军训兵的法子,定能鼓舞士气……”

赵姬站在一旁,听着这些热烈的讨论,怀里的猫小统打了个哈欠。她忽然觉得,这张薄薄的纸,或许比霹雳弹更有力量——霹雳弹能震退敌人,而“大秦日报”能聚拢人心,人心齐了,天下自然固若金汤。

嬴政见议论得差不多了,抬手示意安静:“众卿的建议都记下了,让李斯汇总后呈上来。今日朝会便到这里,散朝后,相关官员留下商议具体事宜。”

臣工们鱼贯而出,路过赵姬身边时,皆躬身行礼,神色间多了几分敬佩。田正坤走在最后,忍不住道:“太后真是慧眼,一张纸竟能想出这般妙法。老臣这就回去,把昨日刚收的新麦图画画出来,登在首期日报上!”

赵姬笑着点头,待众人散去,才对嬴政道:“这日报要长久办下去,还得有个规矩——不记虚言,不掩过错,百姓才会信。”

嬴政握住她的手,掌心带着传国玉玺的凉意:“阿母放心,朕会让韩非立下《报律》,若有官吏敢在报上弄虚作假,以欺君之罪论处。”他望着殿外的晨光,忽然笑道,“说不定过些时日,六国旧地的百姓会说,大秦的纸不仅能写字,还能说故事、传消息呢。”

赵姬低头看了看怀里的猫小统,它正用爪子拨弄着案上的活字,仿佛在挑选哪个字该登上首期日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