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江南甄家(1/2)
从大如州到扬州三天就到了,不得不感慨一下,这时代坐船比坐马车快也舒服。而到了扬州,找到甄家还是很容易的,随便拉一个扬州本地人,就知道甄府的门朝哪儿开。
就是当时送珠儿的时候,听到甄英莲姓甄,林如海还问胡门子她是不是和甄家有关,要不是胡门子和甄英莲是旧识,还真去甄府上问一通了。
不过甄英莲和封氏去甄府拜访之行,收到的待遇,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般——把她们当做打秋风的了。
甄英莲和母亲是从后门进的,被管家婆子带到的是当家的陈夫人的偏房。而只是一个偏房,那博物架上摆的也是玉如意,墙上也挂着七弦琴,墙边还立着一面屏风大的穿衣镜,这一看就不是传统工艺,而是“西洋”来的稀罕物。
虽然甄英莲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但来到这个世界后,就没通过清晰的镜子看过自己长什么样子,家里的铜镜并不是多好的,看人并不清楚。
看着镜子里清晰的人影,甄英莲觉得她把上一世的自恋也带来了,“不愧是能把人掰直了的脸。”而且她现在是不施粉黛的样子,想到原著里说她长得像红楼第一美人秦可卿,那可真不是夸张。
甄英莲只是欣赏了一小会儿自己的外貌,就拉了拉头发,低头坐在座位上乖乖等人了,在这个时代,贫穷却拥有美貌,并不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甄英莲和封氏在偏房坐了要有半个时辰,当家的陈夫人才叫她们去见面。当家的陈夫人虽然是孙子辈的儿媳,但因为母家是齐国公府的,自小聪明聪明通透,嫁过来几年就掌管了甄府内里的大小事务。
叫甄英莲和封氏前,陈夫人问了带两人进门的管家婆子,管家婆子是甄家的老人,“是姑苏城的甄家,当年太上皇第一次南巡后,咱们家声望大,同是甄姓,又都在这江南地界,就对了族谱,连上宗亲。”
甄英莲进屋后不用提醒就给陈夫人请安问好,然后陈夫人对着封氏和甄英莲说了好些客套话,然后轮到封氏了,她先赞美了一通甄府上的气派和当年圣上南巡的恢宏场景,然后才说自己家的情况。
拉家常中陈夫人又处理了好多家里的事儿,听了好几波底下丫头婆子的汇报,一次次打断封氏的话,封氏把家里的情况说完还没说请甄府帮忙找甄士隐,这时候,一位穿着考究的丫鬟来对陈夫人说:“老太太催大奶奶快过去。”
陈夫人笑着起身,对封氏说:“嫂子,我要去伺候老太太吃饭,今天赶不巧,北静王府来人带王妃的话,家里忙乱了。你想说的事情我明白,燕儿,好好招待大嫂子和孩子。等我伺候完老太太,我们姑嫂再聊。”
北静王妃正是甄家的大小姐,和宫里的老太妃一样,是甄家在京城的依靠,所以每次北静王妃派人回娘家,甄家都会很隆重的招待,虽然这派的人十次有七次是要钱的。
陈夫人手下的人干活儿很麻利,还是将甄英莲和封氏请到了偏房,饭菜很快就上来了,菜式是四菜一汤,鸡鱼肉菜均有,而且分量很足。甄英莲吃饭的时候,明显看到门帘后面有好几双眼睛在偷偷观察她们。她们不出声,甄英莲也不打怵,她在别人的注视下被伺候着吃饭的时候多了去了。
放下筷子,丫鬟马上就来撤下了饭菜,然后端上茶来,甄英莲打开盖碗,里面只茶水并没有茶叶,“痰盂呢?这里只有漱口的茶却没有痰盂吗?”
甄英莲问完,门帘外面的丫鬟就拿着痰盂过来了,甄英莲和封氏用茶水漱了口,然后又端上两个盖碗,这次里面是有上好的雨前龙井。封氏惊讶自己女儿居然懂这些,但这是在外人家,她没有问出来。
伺候完出去的丫鬟凑在一起说刚才的事情,感慨道:“明明是落魄人家了,还经历了那么一遭,这在吃食上的仪表做派,倒像是大家出来的。”
母女俩吃完饭,陈夫人还没来,这样的大家族吃饭吃个个把时辰是常有的事情,甄英莲拿出封氏带来的那本诗集看起来。
不看不知道,甄英莲觉得自己的母亲带这本诗集来真的不是随便带来的,这本诗集是当时南巡的时候举办诗会,甄士隐将所有人做的诗都记录下来,包括当今圣上的诗,还有圣上其他兄弟的诗,当今圣上当年并不是继承的有力人选,但最后荣登大宝。
“因言获罪”可不会有什么“历史追诉期”之类的,而且从这当年的诗作,还有记录里诗会的场景,甄家当年支持的可不是当今圣上。这本诗集要不是递到了甄家,而是递到甄家政敌的手上,那甄家可是要被剥一层皮呢。
“娘亲,你知道这本诗集里的内容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