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怀璧其罪 > 第六十五章 鸿门宴

第六十五章 鸿门宴(1/2)

目录

一到年关,萧珏便忙得连王府都鲜少回了,大多时候是被皇帝留在了宫里小住。

再则是年节时祭祖守灵、岁供朝奉便是一大摊子事,太子原想着如同往年一般包揽诸事,可今年皇帝却破天荒将其他亲王也一并捎带上了,连病弱的景王都没落下。只是名义上还是辅佐太子办事,但破了以往几年的旧例确实不得不让朝臣们动了些旁的心思,只可惜桓王还未成婚纳妃,便是想私下走动走动一时都寻不到由头。

萧珏只安心在萧庆祯身边做分内之事,多的一概不理。一则是躲懒,二则是他现在还没有自己亲信势力,朝中无人可用,不能贸然表态。

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不出头,不代表太子与麓王不惦记他,尤其是他的婚事,竟被前朝后宫一齐记挂上了,更有甚者竟递了折子上去,将延续永穆太子一脉这一类话都用了上去,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前朝后宫这般齐心,倒让杨羡宇松快了不少,毕竟桓王正妃的位子空置,远比顾忌一个朝廷鞭长莫及的郡王爷要重要得多。

皇帝将这事压了不少时日,终还是在正日子大宴上当众提了一句,要为桓王与荣嘉公主的婚事操心,也算是给了众人一个交代,

萧珏借口为太子分忧的名义留在宫中躲了不少人追缠,再则亲妹不同他分府别住,自是要住在宫里,如今提起婚事,以他对妹妹的了解,怕是少不得要闹上一阵子。而萧庆祯本就有意试探亲侄儿的心思,便也就顺着萧珏的意向皇帝请了旨,一边也‘用心’为侄儿理一理这朝中的派系人脉。

这头太子心思活络,那边继后和麓王也没闲着。这选妃之事除了礼部和有适龄女儿的官宦家需要操心一二,多的还得是皇后做主,礼部那边一拟了名单,皇后宫里便来人去东宫将萧珏请来。

张皇后的宫中倒也热闹,不只有她母子二人在,还邀了宫中位分高的三位嫔妃一同斟酌人选。那三妃皆是元后在时的旧人,父兄在朝,膝下又都育有公主。今日有她们在,若桓王定下了合意的人选,太子也不好公然驳了皇后和麓王这边的人选。再则三妃中的寇贤妃如今承旨教养荣嘉公主,这臻选驸马人选虽不完全由后宫做主,情分上还是邀寇贤妃携萧珑一同来。

萧珑同寇贤妃同来,先向张皇后行李问安,便请了旨同哥哥坐在了一边,她初及笄又是自家亲兄,虽有些不合规矩,但皇后宫内并无人多指摘一句。

“荣嘉听说今日可以见桓王,一早便吵着臣妾一定要来娘娘宫里呢~”

寇贤妃坐在下首同皇后说笑,话说出来却是给旁人听的。三妃中唯有寇贤妃的娘家持中,余下的梁贵妃和裴德妃,前者是元后的同宗嫡妹,后者则是张皇后的亲姨母,各自背后支持的是哪位皇子不言而喻。寇贤妃和寇家哪边都不想站,直言今日来也是萧珑央著她见哥哥,心疼孙女才来的。

在座自然都听得懂,却故作不明。

梁贵妃在旁笑道:“要本宫说妹妹可真是有福之人。膝下公主出嫁多年,鲜少能得恩旨入宫陪伴。如今陛下将荣嘉交给贤妃妹妹抚养,当真羡煞姐姐了。”

“贵妃姐姐这话说的,论亲疏,您可跟荣嘉更亲近才是。”梁贵妃是元后的同宗嫡亲堂妹,皇帝却把教养公主的事交给了寇贤妃,显然是并不信任梁贵妃。为这事继后同德妃没少拿这话噎梁贵妃,寇贤妃无意做继后的筏子,便模棱两可说上两句。

后宫牵连前朝,更不要说皇帝如今年过七旬已是垂暮之年,麓王与太子明里暗里斗了好几年,哪有平静与自由可言。

萧珑自记事起便长在问刀楼,受江湖气熏陶,为人率性正直,她不是看不懂后宫的争斗,而是单纯厌恶这些罢了,除了最开始见到萧珏时面露喜色,后面便神情落寞,坐在旁边一言不发。

萧珏瞧着妹妹这样心中十分心疼,宫中规矩繁多,他已成年建府别住自是万事由自己做主,妹妹却被拘在皇宫中,只是他请旨想将妹妹接到身边来,却遭皇帝拒绝,并未如意,是而心中对妹妹更是愧疚多一些,便暗下主意要仔细替妹妹选定好夫家。

宫女奉上香茶与点心,张皇后借着赐茶的功夫瞧了姨母一眼,那边裴德妃会意,言道:“怎么都说到荣嘉的婚事去了,陛下不是还说荣嘉年纪尚小要再留宫里一段时日嘛!两位姐姐喜爱荣嘉,怎么忘了今日皇后娘娘请咱们来是为着桓王的亲事?!”

“德妃妹妹说得正是,臣妾竟险些忘了正事,如今礼部的折子递上来,宫中画师也将各府闺秀入画,该是好好为桓王挑一挑了!”

梁贵妃却道:“诶?怎么今日没见太子妃?永穆太子夫妇早逝,合该由她这个婶母帮着一同看着,皇后娘娘不妨命人将她传来一同看看。”

萧珏生父与萧庆祯同为元后所出的嫡子,世人只知当年谋害太子的是楚王,却不知是真正的元凶是如今的太子,名份上自是太子与萧珏更亲近些,梁贵妃这一提倒也是寻常。

皇后座下女官适时开口,她先是朝皇后和在座诸人行过大礼后,才禀报道:“禀娘娘,您先前命奴婢等去请太子妃娘娘,东宫那边回话说太子妃今日同太子一同奉旨出宫,是而太子妃娘娘才没法过来。”

传萧珏过来是早就定好的日子,专挑今日太子夫妇奉旨出宫,张皇后却故作不知,待侍女回禀后才恍然大悟。

“本宫想起来了,昨日东宫还请了旨,瞧本宫这记性,几位姐姐可别笑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