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2/2)
吴大姐经过长时间的紧张折腾,早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是她依旧被女婿的举动感动了,她完全忘记了张天赐听不见,红肿着眼睛似是安慰自己,似是安慰张天赐的道:“姑爷你尽管放心吧,你们一家子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一切都会好好的。”
张天赐仿佛听懂了吴大姐的话一样,冲她重重的点点头道:“岳母您放心,我们都会好好的。”说完这话他便死活要让吴大姐去休息,而自己则守在了柳叶和孩子身边再不肯离开。
柳叶昏睡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而张天赐也就这样继守候完生产又不眠不休的守了她一天一夜。因此等柳叶一睁开眼,张天赐只来得及冲她疲倦的一笑,便一头栽在床边上晕了过去。
吴家得到张家人托人报来的信,柳氏当即便带着柳妈妈和吴五姐连夜来了陈庄。这一众女眷们见柳叶母子都还没能恢复过来,又再次从吴大姐嘴里得知了当时生产时的凶险,无一不暗自庆幸还好有佛祖保佑了柳叶母子平安。于是乎她们一回到两河镇,在柳氏和吴大姐的带头下,吴家的女儿们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纷纷去了清凉寺添香油钱。
吴泓和吴淑娴沟通完,因为心里没了任何纠结和负担,所以对家里的庶务很上心,接手的也就极顺利。正当一切都按步就班走上正轨的时候,随着雨季的第一场雨下来,吴泓却极为意外的接到了朝廷的起复旨意。
吴泓和吴都保长都很纳闷,不知这根本不当换届的档口,怎么自己家就会得到这样的旨意。老奸巨猾的吴都保长略一思索,厚厚的打赏了来传旨的人不说,还让吴淑娴赶紧备下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死活要留来传旨意的人吃饭。其实他却是借着酒盖脸,实施起了套话的行动。
一番你来我往的交流,吴家翁婿这才知道,这起复的缘由原来是因为在一处偏远的县城,去年新上任的县令太为苛刻当地的少数民族,由此引发当地的少数民族愤而反抗,杀死了那县令不说,还放火烧毁了县衙。关于动乱,朝廷倒是已经派了兵丁平息了,但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去就任那县令一职,不知怎么的,就有人提起了吴泓在淮扬的所作所为。于是吏部分管那一片的人就这么脑子一拍,想着起复吴泓去哪儿就任也许是个最好的选择。
送走了来传旨的官员,吴泓和吴都保长各怀心思,都没法平静下来。
吴都保长想着既然女婿能被起复,那说明他从前的所作所为还是被上面的人看在眼里的了,说不定这就是一个绝好的契机,女婿要是做好了这一任县令的话,从此就能开辟出一个新篇章也难说。
而吴泓却觉得,自己这明显又被人拿着要去当枪使了。先且不说这即将让他去赴任的地方是不是又穷又偏,先说那些个少数民族被欺负了就敢提刀杀县令,就可知那儿的民风有多彪悍。他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才和妻子儿女过上悠闲的好日子,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所谓前程,就抛家别子的去冒那个险,实在是不值得。不过看看岳父的心动表情,吴泓真不知道该怎么和岳父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才好。
因此夜里和吴淑娴依偎在一起,吴泓便实话实说对吴淑娴困恼的道:“我早想过了,自己心太软,又容易摇摆不定,一点也不合适混迹官场,所以压根就没想过再出仕。但今天我看了看岳父的神态,我发现岳父似乎很赞成让我赶紧去吏部报道,你说这该怎么办才好?”
吴淑娴不以为意的轻松笑道:“只要你能坚守住自己这个想法就好,其余的事我觉得那都不算是什么事。我爹他虽然一门心思的盼着你能出人头地,但他并不是不讲理的人。我想只要你能和他老人家好好说实话,就凭你和我分析的那些缘由,就足够让他思量权衡怎么做才最好了。”
吴泓自认为自己和妻子一个碗里吃饭,一个被子里乱滚,是这世上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人,所以才敢什么都和妻子说。而要让他自己对着老岳父也如此说实话,他还真是有些不太敢。但他看看身边妻子笑吟吟充满期盼的脸,再想想要是在淮扬发大水时,自己当时要是没能抱住桌子脚也许此刻就死了,根本就没机会和家人好好过日子。他便咬牙决定,不管再怎么的,明日也得和岳父沟通好,这个官自己坚决不能做。
吴都保长正想象着女婿日后怎么样飞黄腾达怎么光宗耀祖呢,结果却听说女婿不愿意去吏部报道拿委任状,他那一颗热乎乎的心,顿时就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