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1/2)
泰叔和他侄儿从京城回来没几天,陈荣才和吴泓便联系好了船只打包好了行李,两家人都准备好了离开淮扬。
赵会长基本上是淮扬唯一知道吴泓为何被免官的人,他心里一面为官场黑暗叹息,一面暗自可惜淮扬少了一位有良心的父母官,遂私下和几个交情极好的商户商量了一下,合伙凑了二千两银子给吴泓一家子做程仪。
吴泓本有心推拒不要,但转念想想师爷说过的那句话:千里为官只为财,便暗忖陈荣才和师爷跟着自己出来辛苦奔波了一遭,基本也没挣着什么钱,如今自己落了这么个结局,能补偿他们就补偿他们一些吧。遂低头笑了笑,也就迟疑了一秒,便大大方方的接过赵会长的银票道了谢。只是一转身,他就将银票分成三份,给陈荣才和师爷一人五百两,剩下的一千两拿给了吴淑娴,让她贴补拿去京城的打点开销。
吴淑娴见吴泓面色很平静的忙前忙后准备离开之事,只字不提免官之事,心里不免担心起来,就怕这事在他心里坐下病。但吴泓不提她自己也不好单独提起此事,只好私下里和陈荣才商量,让回程的船只走慢一点,以便用沿途的风光舒缓一下吴泓的心情。
到了吴家人离开这一天,大车小车把东西运出门,大街上和往日没什么分别,吴淑娴和吴泓等人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只是等两家人到了码头下了车,才发现码头挤了许多的人,众人一见吴泓出现,有冲过来含泪给他磕头感谢救命之恩的,有往他手里塞土特产喊着保重的,还有好几个人手拿着系满了小布条的万民伞塞进吴泓怀抱的。
只是最夸张的,是一个身着白马寺袈裟的中年和尚,手里郑重其事的捧着托盘,托盘上面搁着几个平安符分开众人走上前,说这是主持亲自写的并开了光的,以期保佑吴家老小平安。
吴淑娴和吴六姐一开始被这阵仗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有人要生事什么的,不由得都将孩子赶紧护在胸前,十分防备的看着众人。后来见大家都是来表达对吴泓的不舍之情,免不了也有几分动容,在吴泓身后暗自撒了泪下来。
码头上这么一折腾,等吴家雇好的船驶离淮扬,差不多都到了晌午时分,安顿好孩子吴淑娴便明显的发现,吴泓身上的沉郁之气淡了很多,不由的很是欣慰。
这回程的路因为不赶时间,陈荣才便听从了吴淑娴的暗示,安排一路上走走停停。两家人和师爷遇到风景好的地方,大家便集体登岸游玩一下,遇到路过的集镇有特色的小吃,大家也上岸去品尝一番,于是这一路吴淑娴感觉颇有些举家旅游的意思了。
船行到省城,师爷便告辞了分手离开,吴淑娴和吴六姐此刻都有了归心似箭的感觉,遂让船家稍稍整顿了一下,连夜就开往了两河镇。
早就接到消息的吴都保长夫妇,次日一大早就率领家人等在了码头。
大船才驶入两河镇的港湾,船上的陈荣才和吴泓,远远的就见老岳父站在岸上醒目的位置,两连襟不由都觉得眼眶一热,也不管岸上的人听得见听不见,两人都大声的和吴都保长打起了招呼。
吴都保长最初知道吴泓被弹劾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他是知晓吴泓为淮扬赈灾都做了什么的,只是没曾想这事后来会被派系斗争牵扯上,等事态越发严重不受控制起来,他一个小小的都保长也只能深感无力,在自己心中替女婿悲叹几声时运不济。
不过还好吴都保长不是那等酸腐的文人,寄托了一生希望的女婿被免职了他便颓丧的怨天尤人,他也就是在家和柳氏念叨了几天造化弄人,便打点起精神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了。
等吴泓一行人到了家,柳氏和吴大姐等姐妹、连襟都早已经被吴都保长叮嘱过,谁也不许提淮扬的事。所以一大家子人纷纷只诉离别思念之情,吴都保长和柳氏更是抱着大双和小双只顾高兴。见此情景,以吴大姐为首的吴家姐妹,更是谁也不敢揭吴淑娴和吴泓的伤疤。
只不过吴泓次日带着吴淑娴和大双、小双回去看亲生父母时,李老实夫妇看着吴泓却是一脸的高兴掺杂着悲伤。老两口既高兴儿子能大难不死,又难免伤心难过他好不容易大难不死却又丢了官。李大郎和李四郎却是心里多少明白一些内情的,两兄弟见吴泓夫妇面色很尴尬,而李二郎和李三郎自顾自的呆坐着不说话,忙指使着自己的媳妇、孩子出来打圆场。
吴泓离开两河镇的时候,壮壮和嘟嘟还抱在大人的怀里呢,如今李大郎和李四郎怀里抱着的俨然是两人的弟弟、妹妹,于是壮壮和嘟嘟便被推搡到吴泓和吴淑娴面前让喊人。
壮壮和嘟嘟不止一次的听自家爹娘说过,这个传闻中神一般存在的五叔,可这乍然一见面,两个小家伙躲在后面观察了半天,都暗想他也不过如此嘛。看他不也和大家一样长着两只眼睛一个嘴巴?那里就会神了?所以两人被推出来喊人的时候,心里都没有了听传说的神秘感,声音脆朗的冲吴泓和吴淑娴叫了声“五叔、五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